下载此文档

2020年荧光和磷光.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6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学要求
掌握分子荧光、磷光的产生机理;掌握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特征。
掌握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以及溶液的荧光(磷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了解荧光(磷光)分析法的特点及定量测定方法。
了解磷光分析法的类型。
了解荧光、磷光分析仪器的结构。
简介
1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电子由基态跃迁激发态
S = 2Ssi + 1
2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一)荧光和磷光的产生
电子由基态跃迁激发态
处于分子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对,其自旋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电子被激发时,通常跃迁至第一激发态单重态轨道上,也可能跃迁至能级更高的单重态上。这种跃迁是符合光谱选律的,如果跃迁至第一激发三重态轨道上,则属于禁阻跃迁。单重态与三重态的区别在于电子自旋方向不同,激发三重态具有较低能级。
3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单重态分子具有抗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大约为10-8s,而三重态分子具有顺磁性,其激发态的平均寿命为10-4 ~ 1s以上(通常用S和T分别表示单重态和三重态)。
4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激发态分子退激
辐射跃迁方式 无辐射跃迁方式
辐射跃迁主要涉及到荧光、延迟荧光或磷光的发射
无辐射跃迁则是指以热的形式辐射其多余的能量,包括振动弛豫(VR)、内部转移(IR)、系间窜跃(IX)及外部转移(EC)等
各种跃迁方式发生的可能性及程度,与荧光物质本身的结构及激发时的物理和化学环境等因素有关。
5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下面结合荧光和磷光的产生过程,进一步说明各种能量传递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设处于基态单重态中的电子吸收波长为λ1和λ2的辐射光之后,分别激发至第二单重态S2及第一单重态S1。
6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振动弛豫

指 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的形式发出。发生振动弛豫的时间为10-12s数量级。
7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 振动弛豫
S0
S2
S1
T1
吸光1
吸光2
振动弛豫
在同一电子能级中,电子由高振动能级转至低振动能级,而将多余的能量以热 的形式发出。
8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内转移
当两个电子能级非常靠近以至其振动能级有重叠时,常发生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转移至低能级。右图中指出,处于高激发单重态的电子,通过内转移及振动弛豫,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S0
S2
S1
T1
吸光1
吸光2
内转移
9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一、基本原理
荧光发射
处于第一激发单重态中的电子跃回至基态各振动能级时,将得到最大波长为λ3的荧光。注意:基态中也有振动驰豫跃迁。很明显,λ3的波长较激发波长λ1或λ2都长,而且不论电子开始被激发至什么高能级,最终将只发射出波长λ3的荧光。荧光的产生在10-7-10-9s内完成。
S0
S2
S1
T1
吸光1
吸光2
荧光3
荧光
10
荧光和磷光
2021/1/13

2020年荧光和磷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梅花书斋
  • 文件大小185 KB
  • 时间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