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7 ?基本概念?预警原理?操作流程基本概念?传染病预警?指在传染病发病异常增加时,及时发出警报, 以便相关责任部门和机构及可能受事件影响的人群据此及时做出反应。?传染病预警是指根据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信息,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探测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时间聚集信号,从而发出预警信号。基本概念?预警阈值: 系统设置的预警界值。该系统通过特定的算法确定预警阈值,当现时的病例数高于该阈值时,可自动发出预警信号,以便疫情监测与相应专业人员及时采取相应分析、核实、调查与防控措施。?预警信号: 当前观察周期内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系统发出的提示信息。?疑似事件: 对预警信号提示的事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核实,结合当地实际不能排除疫情异常升高可能,需要进行现场调查的事件预警原理发出预警信号(手机短信) 发生一例即时预警当前数据 1. 单病例 ,一旦发生 1例,系统即实时发出预警信号?单病例预警的特殊病种( 11 种) 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白喉、丝虫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以及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麻疹。?以县为单位,建立当地传染病报告病例历史数据库,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动态计算传染病发病数历史基线,建立将当地当前观察周期( 7天)内病例数与其相应历史基线实时进行比较的预警模型。当观察周期内发生的病例数达到预警阈值时,系统将在 24 小时内自动发出预警信号。?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病种( 17 种) –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的预警阈值不做调整,仍然为 P50 。–甲型肝炎的预警阈值从 P50 调整为 P7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流行性感冒、猩红热、伤寒和副伤寒、戊型肝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风疹的预警阈值从第 50 百分位数( P50 )调整为 P80 。丙肝不再进行预警探测 ?各地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其它感染性腹泻、风疹、甲型肝炎等 13 种预警病种的预警阈值在 P50-P80 之间进行灵活设置,阈值越低, 预警灵敏度越高。?市、县级疾控机构如需对默认预警阈值进行调整,可向省疾控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省疾控中心审核同意后对预警系统中预警阈值进行相应的调整,且调整后的预警阈值不得高于预警系统当前默认的预警阈值。预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演示一、产生预警信号?预警系统每晚 24 点开始对当日全国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进行自动运算,将探测到的异常结果于次日早上 8点,向相应的县级疾控机构负责预警工作的值班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手机短信); ?发现特殊病种单个病例时,系统将实时向各级疾控机构预警值班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手机短信) 。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李红蕾)分析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