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学术规范.doc科 学 道 德 与 学 术 规 范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扎实推进及人才强国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面对可喜可贺、可圈可点的成绩时,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 : 某些方面存在的科学道德沦丧、学术规范失衡的问题必须引起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刚迈入高等教育领域,致力于开拓创新思想,有志于探索复兴文化.投
身于科学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们的高度重视。通过此次“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学习”,我懂得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深刻内涵及为什么要遵守科学道德及学术规范,明白了作为一名标准高校研究生应该怎样弘扬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规范。
学习中,老师首先给我们指出了何为科学道德: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学研究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道德规范及学术准则。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行为关系的具体准则之中。学术是兴校之本,学术也是学者立身之本。所谓学术规范,是指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伦理道德规范。它涉及学术制度、学术管理、学术评审、学风建设等高层次的规范和学术研究中的具体规则。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的人类活动,只有建立在严格道德标准之上,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健康发展。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科学所拥有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制度传统,形成了科学的自我净化机制和道德准则,形成了科学的学术价值观。但是,当前的学术价值观的错位和学术道德的失范,严重地制约着学术的健康发展。存在着学术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学术理性主义价值观的对立与冲突,为学术而学术和为生活而学术的价值冲突,求真务实与追求名利的价值冲突等。价值观冲突的失衡,导致个人价值观的扭曲变形,通过科学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称、职位、学位等方面的问题日趋严重。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 科学道德失范、学术规范迷失问题的具体表现为:某些高校教师、某些硕、博士研究生、某些科研工作者.以及某些直接或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人员违背最基本的学术道德,或理直气壮地侵占他人科研成果,妄图不劳而获;或直接、间接地抄袭、剽窃,企图升称晋职;或学术论文请人代笔,或上报成果署名失实,导致学术浮躁,急功近利;或科研项目粗制滥造,肆意编假数据,故意篡改表格、捏造观点作伪结论,致使学术成果水平低下,重复产出,涌现大量完全缺乏独创性,难以取得阶段性进展与实质性突破的学术泡沫。这些道德品质败坏、学术规范缺失的行为严重污染了本应纯洁而崇高
的学术环境,严重影响了本应敬仰而颂扬的学术声誉,严重阻碍了科技进步与学术发展。
因此,维护科学道德与加强学术规范成为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亟待解决问题。 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
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着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贺海波事件”,
科学道德学术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