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说文解字》看古代饮食文化
摘要:东汉许慎所作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早而且成系统的一部字书,它以汉字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 “饮”与“食”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方面,食主要指食物,是吃的,而饮是指饮料,“食”闻名于天下,粮、糗、饭、粥、饼是古代制熟后的主食,另外,酒在古代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从许慎的说解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饮食是与祭祀密切联系的。
关键词:《说文解字》 ;饮食 ;粮 ;菜;酒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制约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和领域。而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非重要组成部分,则是从火的时代开始的。人类最初的饮食方式,同一般动物并无多大区别,还不知烹饪为何物,古人谓之“茹毛饮血”.《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槽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1】中国自古就以“食"闻名于天下,中国的饮食不仅烹调技术独特,而且菜肴品种新奇别致,蕴涵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说文解字》(一下简称《说文》)作为我国第一部字典,又被称为中录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文化。
一、“食”与粮
提到中国的饮食民俗文化,我们必须得知道饮食其实包括饮和食两个方面,那么在这一部分我先来谈一下“食”,这就得从“食”字说起,许慎在《说文•食部》中讲:“食, , 声。或说: 也。"“食”字在甲骨文中像一个盛食物的器具,上面像器具的盖子,下面是“簋”的象形字,“簋”在古代是被用来盛五谷主食的。而在小篆中,“食”字上面的盖子变作 ,是“集"的古字;下面的“簋”变成 。《说文• 部》:“ ,谷之馨香也。像嘉谷在裹中之形。或说:匕,一粒也。”这样一来“食”的小篆构字意图就变成了把一粒一粒的米集在一起而成为食物。但是不管怎么变,“食”表示粮食所作的食物,这点信息还是保存着的。后来,“食”就泛指一切的食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大约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谷物粮食取代猎物和野果而成为人们饮食生活中的主粮。提到主粮,我们就知道,中国是以粮食为主粮的,而粮食是取之于植物的烹食原料。大约到了商周时代,华夏先民的主粮已经相当丰富了。《说文•禾部》:“谷,.”段玉裁注:“《周礼•太宰》言九谷,郑云:黍、稷、稻、梁、麻、大小豆、小麦、 也。《膳夫》食用六谷,先郑云: 、黍、稷、梁、麦、 也。《疾医》言五谷,郑曰:麻、黍、稷、麦、豆也。《诗》、《书》言百谷,种类繁多,约举兼赅之词也。"【2】从各地的作物栽培来看,大体上黄河流域是以黍、稷等旱作物为主的,而长江流域则是以水稻为主。这里所说的黍、稷、稻等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此外,到了西汉时期黄河流域也开始种植麦子,也以麦食为主粮。
从今天的南北饮食习惯来看,南方主要以米饭为主,北方则是以面为主。但是,不管是北方的面还是南方的米,都是由麦、水稻等去壳加工而来的。当然我们现在的加工方法是相当先进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也发明了谷物去壳的方法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饮食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