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稻飞虱防治.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水稻两迁害虫灾变的基本认识 1、对 2005 以来飞虱成灾的反思爆发和成灾是 2个层次,无论多大的爆发只要防治措施及时得当就不会成灾。而实现有效防治的前提是对害虫虫情《种群于抗药性》时空连续的监测和准确的虫情预测,这恰恰就是 2005 年稻飞虱成灾的根本原因。 2、两迁害虫灾变的条件 1、迁入基数是大发生的前提(包括前期和后期迁入) 2、适宜的气象条件是大发生的关键(包括迁飞的本地繁殖条件) 3、防治手段和技术的效果是形成灾害的原因(目前抗药性事主要的原因) 水稻两迁害虫灾变的基本认识 3、2005 年台风总汇强风暴雨不仅使迁入虫量大增,而且其螺旋风系使得南北各地互为虫源,导致迁入峰波波相连,给预测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005 年7-10 月登入台风总汇台风编号登入地点影响范围 05 海棠 7-19 福建连江 7-18 至20,福建、浙江、江西、湖北、安徽和江苏均出现强降雨大风天气。 09麦沙 8-6 台湾玉环 8-4 至9,玉环登入后北移,浙中、皖东南、苏中北和鲁东南普降暴雨 10珊瑚 8-13 广州汕头 8-12 至15,奥东、福建、赣中南、湘中北、鄂中北出现了大到暴雨 13泰利 9-1 福建莆田 8-31 至 9-6 ,浙江、湖北、江苏和安徽出现大风和强降水过程 15卡努 9-11 台州黄岩 9-10 至13,浙东、江苏、上海和皖东南出现 7-9 级大风和大到暴雨 18龙王 10-2 福建晋江 10-2 至8,福建、浙江、江西等省出现大到暴雨,福建东和浙江中南沿海地区出现大暴雨。密切关注半个月内的天气状况 1、特别是台风,除带来大量虫源外;还带来了有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增殖的温度和湿度。 2、台风详细动态请关注“中央气象台”台风专题: (/) 在迁入频繁、稻飞虱迅速繁殖力强、种植结构复杂、农户用水量不足等因素下: 前期预防、压低基数、杀虫杀卵——是有效防治稻飞虱的关键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在适宜条件下( 25-28 度),褐飞虱完成一个世代(卵、若虫、成虫)需要 30天左右,产卵前期 3-6 天,卵期 5-7 天,若虫 10- 15天,成虫 15天以上。因迁入时间和发育进度不一, 7、8月份出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田间飞虱基数剧增。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稻飞虱直接迁入虫源地,经广东、广西繁殖后随西南季风逐步向北迁移繁殖,最远可以到达华北稻区。水稻栽培制度与褐飞虱发生关系以波峰的形式看: 1、“马鞍型”(海南北部以及广东、广西北部地区)。 2、“单峰型”(江苏、浙江、安徽等江淮稻区) 3、“多峰型”(海南岛南端) 4、“阶梯上升型”(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流域稻区): 褐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 1、迁入时喜欢选择孕穗期前和长势嫩绿的稻株产卵的习惯。(对处于分裂盛期和孕穗期到稻株有趋向性, 这类稻田迁入成虫较多。处与这一阶段的雌虫寿命长、产卵多) 水稻生育期有卵株率% 百株卵量% 秧苗期 分蘖期 孕穗期 杨花期 乳熟期 褐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 2、饲养在不同生育期稻株上褐飞虱雌成虫寿命于产卵量生育期饲养雌虫/只平均寿命/天平均每头产卵总数/粒秧苗期 370 分蘖期 530 孕穗期 485 黄熟期 256 水稻分裂期和孕穗期生活得褐飞虱雌成虫,寿命既长,产卵又多, 是由于食料中营养丰富,同时稻株茎杆组织松软,适于产卵。褐飞虱种群与稻株群体的互作特性 1、褐飞虱在田间增殖倍数与水稻株龄(秧苗移栽后天数) 的关系移栽后 30天接虫的次代增殖数量在 30-40 倍移栽后 50天接虫增殖数量在 100 倍以上。移栽不足 20天增殖数量在 20倍一下。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水稻株龄越长, 褐飞虱虫量增殖倍数越高。

稻飞虱防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7584515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