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口张冬梅(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自1987年以来先后15次来到中国,了解中国“母亲”,并且书写中国“母亲”,她的成名作(-i-福会》就表现了母亲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恋。小说中,母亲们背负着离根落叶的痛苦,艰难地挣扎于中西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但她们竭力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女儿们,以期守住自己的根。在美国长大的女JL'ffl苦苦地在白人主流社会的夹缝中寻觅着“我是谁”. 经过痛苦的反抗和挣扎后,曾经迷失的她们最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她们终于明白,只有“母亲”是自己的根。弥漫故事始终的中国文化表现了作者的文化乡愁,为海外华人的寻根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关键词:谭恩美;《喜福会》;文化苦旅;寻找“母亲”; 文化乡愁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8)09-0139---04 20世纪后半叶,文化寻根成为弥漫世界的一股潮流,很多民族都从不同的领域寻找本民族的文化之根。中国文化亦然。尤其是海外华人更是对中国文化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自1989年发表小说《喜福会》。小说中,;①同时,透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 读者也可以看出作为边缘的华裔话语体系在“他者”与“自我”互为指认中的两难之境。⑦谭恩美的小说之所以在主题和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一个重要的原闪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感染力以及母女关系所折射出的深邃的文化内涵。⑦母女之间的冲突凸现了在美国社会中接受强势文化(美国文化)的华裔青年与仍固守弱势文化(中国文化)的老一辈人之间的矛盾,④。@ 。对其文化身份有了新的认知。@她们在英语语境中讲述着中国故事,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了海外华人对母国文化的接纳以及他们的文化寻根情结。作为第二代华裔,谭恩美在与中国母亲的不断冲突中耳濡目染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尽管谭恩美本人声称自己是美国人,但身上流淌着的中国的血液是永远抹灭不去的。正如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女儿所说: “作为女人需要熟悉自己的母亲,永远不要忘记我们的祖国是中国。”⑦。小说《喜福会》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四位中国母亲在移民海外前就成立了“喜福会”。到了美国后依旧保持着这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以使自己的精神有所归依。,以使母国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一、灵魂与肉体的碰撞:艰难的文化苦旅 1949年谭恩美的父母从中国移民到旧金山。1952年谭恩美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奥克兰。、

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情结——《喜福会》中的文化乡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b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