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人物形象剖析《西游记》是在明代后期的神怪小说热潮中出现的, 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是部不朽的著作。《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 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出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构成了《西游记》整本书的主要框架和故事发展的深入。四个人物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缺一不可, 他们的人物性格无疑是整本书的点睛之作,让读者眼前一亮,意犹未尽。首先是唐僧的人物形象,唐僧是来源于唐代的玄奘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贞观三年,他为追求佛家真义,前往天竺,历经百余国,费时 17 载。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 657 部。这一非凡的壮举, 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渐渐衍生开来。小说中的唐僧由于父母凄惨及离奇的经历, 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 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 悟性极高, 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 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又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在正面意义上看,首先,他胸怀天下, 惠及人民百姓, 百姓疾苦他都看在眼里, 大有“先天下之忧而优,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此他愿意亲身前去遥远的西天取真经来惠及天下苍生,并在一路上歌功颂德, 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其次, 他具有足够的勇气。还在寺里的时候,他的众多徒弟就劝他西天路途遥远,路上多有妖魔鬼怪,只怕有去无回, 难保身命。他大义凛然的表示已发了弘誓大愿, 一定要去取真经。这里便可以看出唐僧的勇气确实可嘉, 因为这时候他毕竟还不知道会有孙悟空等徒弟的护送, 他也愿意只身前往。再有, 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并不像悟空他们那样具有本领和多年寿命, 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 但是他却能做到面对无数妖魔鬼怪和去西天路途的遥远与艰辛的时候没有想过要放弃也没有后悔, 这该是多么坚忍不拔的精神啊。他心地善良, 在路上看到蚂蚁也不忍心踩上去。他正直不阿, 取经途中女儿国国王看上他的英俊外貌, 给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让他留下来他也不为所动。在美女和金钱的诱惑下他依旧能始终如一, 一心向佛, 这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但唐僧这个人物形象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影响。他个性懦弱, 贪生怕死, 缺乏超越的理解。虽然满怀理想, 但是本身却无任何能力, 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能坐等他人援助, 毫无办法自救。他过于善良仁慈, 不能明辨是非, 人妖不分, 好坏不分。特别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 自己毫无主见, 听信猪八戒谗言, 多次把明辨是非的悟空赶走, 等到被妖怪抓了才后悔把悟空赶走。所以我们从书中可以频频看到唐僧的口头禅:“悟空, 救我。”从此看来, 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其实不是什么圣僧,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 不能片面的评判这个人物的好与坏,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能从吴承恩笔下看到那个精彩的唐僧。其次, 我们来看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书中一开始就写了孙悟空是吸取天地精华的神石中孕育出来的, 使得这个人物更具有神奇色彩。之后描写的他的一系列故事更是有声有色, 从灵石中诞生、拜师学艺、成为花果山美猴王、获得定海神针、官封弼马温、偷蟠桃偷仙丹、大闹天空、八卦炉中逃出, 直至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遇见唐僧之前的前七回绘声绘色
《西游记》人物形象剖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