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说课设计
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 祁 辉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置身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语文教学理应创造适合学生想像、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为此,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还需要有语文味。要让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习得方法,触动情感。
[文本分析]
《白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鲁教版五四制200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四组的课文。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地刻画了白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课文在写法上颇具特点,善于用对比方法突出鹅的特点,用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语言风趣、幽默。
[学情分析]
丰子恺的这篇《白鹅》成文于1946年。由于时代的原因及作者的语言习惯,虽有大家风范,但是很多语言更多的是带着时代的烙印,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已经习得一些理解词语、句子的方法,如: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运用体态语言理解等。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运用所习得的方法理解词句,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目标确立]
根据课标对中年段阅读目标的要求,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确立本课重点的学习目标为:在反复读文中,感受白鹅的高傲,感悟课文的写法。(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详见教案设计)
[教法学法]
(一)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新课标指出: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由词语和句子组成的。理解文章,首先就是对词句的理解。因此,“理解词语和句子”在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运用在低年级时习得的一些方法理解体会,并最终形成独立理解词句的能力。
1、借助字词典等工具书理解词语,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学生应该养成的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对“三眼一板”的理解。
3、理解“吃相”高傲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感受。
4、运用体态语言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左顾右盼”“窥视”等词语,在简单的做一做中就完成了对词语的理解。
5、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生僻词语“净角”。“净角”脸谱的出示和净角出场的片段,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二)理解文本的表达方法
文本多处运用对比的方法突出鹅高傲的特点。善用反语来表达情感,表达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作者遣词造句精妙,使用语言优美。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加强感情朗读以及展开想像,就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重视朗读的指导
新课标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教育家于永正说:“要重视朗读的作用。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甚至使人感动。朗读有助于记忆,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必然需要。”
这篇课文适于指导朗读。针对教材这一特点,我抓住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并适时进行范读和背诵。名师孙双金说:“教师一个精彩的范读,学生已理解了一半。教师的表情、体态、动作让学生可
15白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