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体会200字.doc论语心得体会200字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了 做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 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感到快乐吗? 别人不理解你,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了做人、做事、交友、处世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 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 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 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论语》中对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内容对我启发很大。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 贤愚,机会均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孔子非常尊重学生。 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张“因材施教”,重视诱导式的启 发教育,触类旁通,强调在实行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必须注 意循序渐进。本学期我所教的课文中,讲的就是孔子与学 生的故事,再次重读孔子的《论语》,让我再次接受了教育。 在教育的培养目标上,孔子认为进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 义礼净化人们的灵魂,协调人们的社会行为之外,其重要 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仁义之心的“仕”、“君子”,以为当时
的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读孔子的《论语》,让我想到了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实 际,发现孔子的很多教育思想在今天仍被继续沿用,仍是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部经典著作。如子曰:''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 爱学、乐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爱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了, 提出了 “学”是“思”的基础,“思”又能使“学”不断深 化和扩大,阐明了学和思的辨证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常说 的学思结合。再如今天的因材施教、写作参考循序渐进、 举一反三等这些教学原则、方法在《论语》中都能寻找到 痕迹,除了教学,孔子关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独树见解。他 强调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 而免。”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 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 侥幸而避免了灾祸。他还强调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 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 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又曰:“人
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说明只有在 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做人还要重视修
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 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 讲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呢?强调从自身出发 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 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重点在于“学以 致用”。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 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 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啊。由此可见,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
以上是我学习《论语》后的一点感受,通过这次学习 我才知道自己的知识面是多么的狭窄,让我有一种“人生 处处尽学问,世间人人是我师”的感觉。今后,我一定要 多看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读《论语》心得体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短 短的句句言论颇具哲理,暗藏智慧的光芒。《论语》中的言 论近乎常识,逐句品来,简短中显高远,平凡处见伟大。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教育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把“学”和“思”结合起来。只有勤 学善思,才能学有所成。正如后世程子对其的阐释:“博学、 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个人在收获新 知的同时,切莫生懒惰之心,要学会不间断地温习旧知 识,这样才能获取新体会、新发现,更好地更新自我、完 善自我。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像皇侃《义疏》所释的“月 无忘其所能,日知其所亡”那样,相信成长定会终日相随, 成功亦会及早而至。
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像器皿一 样,只有固定的用途。”这句话从另一角度彰显了孔子的自 由精神,同时也告诫我们: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每个 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的思想特征
论语心得体会200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