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下的地质灾害.doc防治措施下的地质灾害
1地质灾害调查
在“子长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基础上,以潜在
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已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现有的地
质条件调查为核心,
以遥感解译验证为先导,采取地面调查
和灾点测绘的手段,
再加上必要的钻探、物探和山地工程,
使点、线、面结合,
进而查明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形成的环境
地质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开展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和 气象预警区划,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在遥感解译 的基础上,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要手段,对城市、村镇、居 民点、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重要风景名胜 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地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 害隐患点进行排查,并逐一对其危险程度和危害性进行评 价。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确定子长县有以引起灾害或潜在危 害的90处滑坡、10处崩塌和40处不稳定斜坡等。
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通过对已经调查确定的140处灾害点进行成因要素综
合分析,确定子长县地质灾害主要的成因要素有以下4点:
地形地貌斜坡地形是滑坡、崩塌灾害产生的先决条件。
一般来说,区内斜坡坡面形态主要包括凸型、阶梯型、直线
型和凹型这四个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共计140个灾害点及隐 患点中,发现出现滑坡和崩塌灾害的主要集中在直线型和凸 型正向类斜坡上,负向类凹陷型和阶梯型斜坡出现滑坡和崩 塌灾害的几率较低,集中在正向坡的占79%,集中在负向坡 的占21%。坡度与出现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有着直接的关 系,斜坡的坡度越大,临空的危势和斜坡体内应力也越大, 越容易出现地质灾害。崩塌多发生在坡度大于60°的陡崖, 然后随着坡度的减缓多发生滑坡,并且随着坡度的逐渐减缓 发生滑坡的几率会越来越小。坡高与出现滑坡和崩塌等地质 灾害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关资料显示,一般滑坡多发生在 坡高50〜120m的斜坡上,并且随着坡高的增加,出现滑坡 的几率会越大。而崩塌多发生在坡高10〜20m的斜坡上,其 次是发生在20〜30m的斜坡上,超过这一高度发生的概率很 小。朝向不同,山坡的小气候和水热等条件有着规律性的差 异。坡向135〜270。的斜坡发生滑坡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坡 向,占滑坡总量的70%,属于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向,尤其是
225〜270°西南方向的斜坡占了 26%O表明在子长县,滑坡 发生的比率在阳坡和近似阳坡的斜坡上比较高。河流和沟谷 地貌的演化阶段或发育程度对斜坡的变形特征、破坏模式以 及地质灾害的规模和致灾程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调查数 据显示,在调查的90处滑坡点中,有56处滑坡位于壮年期
和老年期的成型河谷两岸斜坡,占滑坡总数量的62%,以老 滑坡居多,其余崩塌及不稳定斜坡主要发生于沟谷中幼年期 沟谷地段及斩坡建房修路地带。
地层及斜坡结构边坡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来自于坡体
在易滑和易崩地层发生破坏。调查到的滑坡多为黄土层内滑 坡和基岩一黄土接触面滑坡。虽然三叠系岩层中的局部含煤 系岩层也是一个软弱结构面,但调查过程中未见基岩滑坡, 顺基岩顶面发生的滑坡也多是顺基岩顶面的泥岩或强烈风 化的风化层发生滑动的。黄土结构疏松,强度低,遇水软化, 节理裂隙发育等特性决定了黄土是区内最主要的易滑、易崩 地层。区内斜坡岩土体结构主要包括三种类型:黄土斜坡、 黄土+基岩复合斜坡和黄土+新近纪红黏土+基
防治措施下的地质灾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