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一)备好朗读教学。教师认真备 "朗读 "是指导学生读的前提。教师不掌握
正确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就不能很好地通过指导学生朗读,
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教师备朗读, 是使自己的思
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 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过程。 要让学生
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
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 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 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
平。
教师在备朗读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1、课前应把课文读懂、读顺、读通,明确与阅读、习作相关的朗读教学目标。
2、全面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及尺度,对文中不同的语气、重轻音、停顿、力度
等指标能做到心中有数。
3、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并安排好实施朗读指导的手段、方法等,确定朗读教学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等。
4、课后注意掌握基础较差学生的朗读进展情况, 为下一课时朗读指导打下基础。
此外,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注重备 "范读 "。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
法都无法取代的。 范读能唤起学生的注意, 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调动学生朗
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欣赏水平。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无疑
是一种美的熏陶。 教师范读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根据目的的不同, 范读一般可分
为三种:一是讲读课文前的范读。 一般是全篇课文的范读。 其目的是激起学生学
习新课的欲望,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时的范读,要求平稳,速度略微
缓一些。如果这时速度过快,学生听起来跟不上进度,就会影响范读效果。二是
讲读课文时的范读。一般是部分内容的范读。可以是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
是一个词语。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一定的朗读技能。
这时的范读要注重指导,讲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三是讲读课文后的范读。可
以是全课或片断的范读。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总结全文。 欣赏课文精彩之处。 这时的范读要求能以声传情,充分发挥教材的感染力。
教师范读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参与。教师范读时,学生可以是静静地聆听;可以是边听边看课本; 可以是轻声伴读; 也可以是逐句跟读。 必要时也可以让学生代替教师范读,但时机与次数要把握好,不能过多。
(二)加强朗读指导。
1、朗读指导的内容。
1)基础的训练:朗读最基础要求是正确,也就是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读错
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字句。朗读训练中要始终贯穿这一训练, 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起始阶段, 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正确性要求, 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规律。
2)节奏的训练:书面文字对有声语言的节律一般是不加表示的。朗读者通过轻重、快慢、停顿、连接等语言节律来表现文章思想感情。同样一个句子,由于重音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 "我喜欢游泳 "
,把 "我 "读成重音,就回答了 "谁喜欢游泳 "这个问题;把 "喜欢 "读成重音,就回答了 "你喜欢不喜欢游泳 "这个问题;把 "游泳"读成重音,就回答了 "你喜欢什么运
"这一个问题。小学生的
怎样进行朗读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