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料推荐⋯⋯⋯⋯⋯⋯⋯⋯⋯⋯⋯⋯⋯⋯⋯⋯⋯⋯⋯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痤疮的辨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病程辨证: 病程短, 发病急骤者多为热证; 病程长,
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者,多夹瘀、夹痰、夹湿,或为虚证。 ②性别辨证:男性多热证,女
性多阴虚内热证。 ③皮损辨证:丘疹色白者多夹湿、或热象不重,色红者多为热证,脓疱疹较多者多为热毒证。丘疹细碎而小者,分布于面部者,多为肺经郁热;丘疹色红而大,自觉疼痛,遍布颜面、胸、背者,多为胃肠湿热证;丘疹色暗,或为结节、囊肿者,多为痰瘀互结证。 ④经络辨证:皮损主要位于鼻部及周围,多为肺经风热证;皮损遍布颜面,多为胃肠湿热证;皮损位于面部两侧,多为肝经郁热证。一般将痤疮分为以下几型:
肺经风热型: 表现颜面细小红色丘疹, 以额头多见, 有的伴有痒感, 鼻翼两旁皮肤发红、
油腻、脱屑,病程较短, 单纯痤疮或伴有脂溢性皮炎, 炎症较明显, 舌质红, 苔薄,脉浮数。
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 15g,桑叶 30g,荷叶 15、黄芩 9g,桑白皮 12g,侧柏叶 12g,连
翘 12g,芦根 30,花粉 10,生甘草 6g。加减: 如丘疹质硬难消者, 加天冬 12g,象贝母 9g,玄参 12g;如面部痒甚者,加白藓皮 12g,白蒺藜 12g;心烦急躁者加丹皮 12g,栀子 12g;脓疱较多者,加败酱草 30g,蒲公英 30g;面部出油多者,加苡米 30g、白花蛇舌草 30g。
胃肠湿热型:颜面、胸背较大的红色丘疹,有的呈结节、脓疱,按之疼痛,伴便秘,舌
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芩 9g,黄连 6g,黄柏 12g,山栀 9g,土茯苓
15g,全瓜蒌 18g,白花蛇舌草 15g,丹皮 15g,生川军 (后下 )6g,生甘草 6g。 加减:如脓疱
较多者,加重清热解毒药的剂量,并加用蒲公英 15g,金银花 15g,野菊花 9g;皮损出现红
肿者加连翘 15g、银花 30g;疼痛者加乳香 10g、没药 10g;皮疹作痒者,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热毒型:以脓疱型多见,分布在颜面、胸背,以脓疱、炎性丘疹为主,局部有疼痛,舌
边尖红、苔薄黄,脉弦数。五味消毒饮加减:黄芩 12g,黄连 6g,栀子 12g,生石膏 15g,
野菊花 30g,金银花 30g,蒲公英 15g,紫花地丁 12g,败酱草 12g,丹皮 12g,生甘草 6g。
加减:口干唇燥者, 加玄参 12g、天冬 12g、沙参 12g;大便干结者, 加枳实 9g、生大黄 6g;若结节久治不消加乳香 6g、没药 6g、山慈菇 12g、皂刺 9g。
肝经郁热型:多见于女性,皮疹多发于面颊两侧,以炎性脓疱、丘疹为主,病情轻重和月经周期相关,兼见心烦易怒,乳房胀满不舒,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丹栀
逍遥散加减: 炒丹皮 12g,炒栀子 12g,黄芩 12g,山楂 9g,苏梗 9g,当归 12g,生地黄 15g,茯苓 15g,白术 12g,白花蛇舌草 30g,茵陈 9g,蒲公英 15g。加减:皮疹色红者,加赤芍
12g、连翘
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