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墨子读后感
篇一:读墨子《非攻》有感
读墨子《非攻》有感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能制造机械,也通晓军事,是我国古代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军事工程师。墨子生活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列国割据,征战不休。墨子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墨子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其中《非攻》就是他重要的政治主张。
“非攻”思想有以下特点:首先,“非攻”以“兼爱”为其理论基础,是墨子为解决当时国家之间矛盾,实现其理想的必然结论;其次,“非攻”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人民的理论;再次,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得到了弱小国家的支持。当时的战争不仅在大国间进行,也在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小国与小国、弱国与弱国之间进行。“非攻”对大国和强国,尤其对好战的君王是一个约束,对小国与弱国则是一个保护,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当时“非攻”在制止战争,减轻人民痛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相当作用。
“非攻”,思想谴责进攻的战争,也就是反对侵略战争,反映了小生产者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这是墨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非攻”不是一般的“非战”,而是反对侵略者发动的攻伐无罪之国的战争,可以说是后世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渊薮;而对于讨伐暴虐害民的有罪之国,墨子不称“攻”而称之为“诛”,他是赞同的。至于抵抗侵略者的防御性战争,墨子不仅不反对,而且是竭力支持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非攻”思想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墨子所处的是诸侯相互攻伐吞并,争霸的时代。只是处于这样的时代,墨子看到了侵略性战争给各诸侯国人民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所以提出“非攻”的思想
来谴责进攻战争,来反对浸略性战争。
墨子的“非攻”思想是通过全篇论证攻伐别国的行径大为不义,以及对这种不义行径的赞誉之荒谬。墨子首先对“利”提出了疑问,是因为它上能符合天帝的利益,而且中能符合鬼神的利益,并且下能符合人民的利益,才这么称道它吗?然后通过以盲人和正常人为例,指出这世上虽有“利”的名称,但人们却往往没有去考察它的实际存在。说盲人和正常人都能说黑色与白色的名称,但盲人却不能分辨出实际物体的黑白颜色。随后讲古代的智者在为天下考虑时,必定能顺时考虑事情的利益,然后再去做。他就近取譬,层层类推,一环紧扣一环,先举日常生活中是非显而易见的一些事例,以引出一个判断标准,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论证攻国为什么不义,赞誉攻国为什么荒谬。墨子以“入人园圃,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以至于“杀不辜人”等“不义”之事为例,再三论证如果一个人损人越多,他的不仁也就更突出,其罪过也就加重的道理。进而论断:如果人大规模地去攻打别国,而对此“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这样显然是十分荒谬的,是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这样就有力地突出了“非攻”的主旨。接下来又用一段进一步以类推的手法论证攻国之大不义,以杀人为例,从杀一个人到杀十个人、百个人,便是十倍、百倍的不合道义。天下的君子都要惩罚杀人的行为。再转到攻伐别的国家的更大罪行。最后以不辨黑白,不辨甘苦做比喻,驳斥赞成攻伐他国者
非攻墨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