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的影响
2010-09-07 13:26
各方声音汇总
(一)
短短几年间,全国上马十几个演出项目
大型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自2004年3月20日正式公演以来,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及《大宋·东京梦华》、江西的《印象·井冈山》、内蒙古的《天骄·成吉思汗》、云南的《印象·丽江》、浙江的《印象·西湖》、海南的《印象·海南岛》等十几个项目也纷纷上马,实景演出热浪滚滚。
实景演出火爆的同时,也暴露出同质化、模式化等不足。如何让实景演出走得更远?日前,中外专家在2009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就此展开了激烈讨论。
不是每个景点都能搞实景演出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得益于演出的模式和创意定位的准确。”《印象·刘三姐》总制片人梅帅元说。今年“十一”期间,《印象·刘三姐》每天连续演出三场,每天接待观众1万多人次。
“大舞台、大制作、大产出、大展示,四大特点使大型实景演出方兴未艾。”文艺评论家张燕玲认为
“不过,不是每个景点都能搞实景演出。”梅帅元说,如果当地景点景区的游客每年少于两三百万人,就很难成功。游客量决定投资量,高投入不一定有高回报。
此外,气候对露天的实景演出影响很大。由于桂林气候宜人,《印象·刘三姐》基本做到了全年演出,可以保证票房收益。《天骄·成吉思汗》每年只能演三个半月;而每年冬天,《印象·西湖》的演员则必须面对寒冷的天气。
实景演出如何走得更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花建认为,《印象·刘三姐》如能进行后续开发,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优秀剧目,可以拥有10年甚至15年以上的生命力。
他建议,《印象·刘三姐》可进一步和动漫、游戏等产业结合,开发更多为青少年所喜爱的时尚文化产品,不但包括演艺、票务、培训、餐饮以及周边服务等产业,还要和动漫、游戏、娱乐等开发结合,形成一个更加广泛的战略联盟,才能把实景演艺产业做强做大。
梅帅元则认为,应把实景演出变成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他说,现在,整个桂林都在宣传《印象·刘三姐》。酒店、餐馆、导游、司机等的收益都和它相关。一旦有这么多百姓都在同 “吃”这碗饭时,就会自发地来维护和宣传.
还有专家指出,大型实景演艺不能盲目跟风,不能一味拷贝别人的成功模式,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地域、文化和市场的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否则,大投入也未必能出精品。创造不一样的产品,走有市场前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景演出这个“香饽饽”才不会变成“烫手山芋”。文/庞革平
(二)
近年来,大型实景演出在国内一些旅游景区悄然兴起,其中最具知名度、引起最大反响的莫过于广西桂林阳朔的《印象·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这台由张艺谋出任总导演的演出以其气势恢宏的山水实景舞台、变幻莫测的五彩灯光、宛如天籁的缥缈音乐、返朴归真的造景和清新隽永的舞美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梦幻般的视觉盛宴。许多观众看过之后都认为这是自己所看到过的最震撼人心的演出。
时至今日,《印象·刘三姐》已成为阳朔的一张旅游王牌,2003年国庆黄金周推出以来,观众达数十万人,使这个中国最早接待外国游客的县城再次成为吸引游客的强大磁场。
“《印象·刘三姐》不是自然景点,它只是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舞台剧,但现在每晚上平均吸引四千名以上的游客。”桂林市副市长潘建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印象·刘三姐》现在每晚演两场都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它已成了桂林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有机结合的典范”.
潘建民还说了一个趣事:碰上大雨天,《印象·刘三姐》无法演出,阳朔的啤酒鱼大排档生意要清淡60%以上.《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向城市发展。参加演出的300多位农民,每月可以领到600元人民币的工资,连剧中那头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水牛,每月也可领到300元“出场费”。更可喜的是,演出催生的旅游新景点-——东街,这条原本幽静的山道因大量游客的出入和停留,成为阳朔县政府开发的热土。正是由于《印象·刘三姐》在推介阳朔旅游和广西民族文化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这部演出去年被中国文化部评选为第一批“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印象·刘三姐》的成功运作,表明一场好的大型实景演出是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印象·刘三姐》珠玉在前,近期广西又有两个景区也在策划进行类似的表演。北海海里海斜阳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3亿元开发《渔歌还珠情》这个大型海景歌剧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为北海市再打造一个新的旅游品牌景点。宁明花山旅游区开发规划也有意开辟20公里的江岸实景舞台,安排村民进行洗衣、对歌、牵牛劳作等农俗表演,并配以风声、松涛声、波浪声,形成一个壮族夜生活的生动场景。
自然与文化的巧妙结合
这些项目力图集惟一性、艺术性、震撼性、民族性、视觉性于一身,打造演出的革命、视觉的革命。在体现内
实景演出对旅游景区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