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doc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具体内容:学科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1).语文课程性质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主导着语文...
学科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给你分享,欢迎阅读。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
(1).语文课程性质
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育观的核心,主导着语文教育的实践,影响着语文教育理念的建设,对语文教育至关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是人类社会生活中言语、思想、情感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2)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
(3)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1)语文课程是文化课程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在交际过程中无不承载着和反映着民族的事、理、情、志,表现着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审美情趣等,承载着丰富的灿烂的民族文化。此外,以语言形式和语言形式承载的内容构成的语文课程本身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已形成自身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系统,并成为人类文化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人化课程
语文与人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学语文,其实质就是学文化,以文教化。中国语文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的情感、精神、道德、审美观;世界文化汇聚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宝藏。
语文课程的人文特征为其本身所固有。对语文课程这一性质的确认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据此获得,育人方式也由此决定。
——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
(1)语文作为文化的特殊性:本身既是文化,又是文化载体;
(2)语文作为工具的特殊性:是负载着人文性的工具;
(3)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对立统一,正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统一。
(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基础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