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管理
时间是一种无形资源,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使用与管理。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时间管理策略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运用是个人赢得胜利的关键。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将直接影响其学业成绩及大学生活质量,也是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一、理论概念
时间管理是自我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在相同时间消耗下,为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控制工作。
(1)时间管理的特征
①不可逆转性。时间是一维矢量,在宏观上具有无限性。
②不可贮存性。时间是客观存在且无法贮存,在微观上具有有限性。
③公正平等性。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平等。
(2)时间管理的原则
①积极能动原则。即主动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
②计划控制原则。即根据个人或组织的目标和使命,合理分配时间。
③实践发展原则。即人们不断学习新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术,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创造和完善。
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把时间管理理论分为四代:第一代着重利用便条和备忘录;第二代强调行事历和日程表;第三代强调做最重要的事。这三代时间管理理论讲求优先顺序,以效率为主旨,但不能满足事业、家庭与社会平衡的需要。于是,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应运而生,主张关键在个人管理,强调切实改变生活品质以及以人为本,效果高于效率等观点。国内有学者提出第五代时间管理的概念,强调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们在高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96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时间意识缺乏。经历了紧张奋斗的中学学习生活,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84%的大学生表示对如何管理时间很茫然。48%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倾向,21%时间管理倾向比较弱,28%管理倾向一般。
(2)计划效率偏低。很多大学生仅仅把计划停留在纸面甚至头脑中,在执行上比较僵化,%的大学生表示计划不会去执
行,56%的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不能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管理满意度不高。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利用效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上。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通过调查统计,我们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缺乏目标、自制力弱、没有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导致大学生时间管理不善的主观因素,此外还有诸多客观因素在影响时间管理效果,如周围环境影响、上课时间安排、课程设置不合理等。
(2)大学生时间监控能力较弱,时间分配不合理,主要缘于没有很好地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在大学生的低年级学生中比较突出。
(3)高校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专业知识学习,但是很少针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
三、大学生科学时间管理对策研究
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