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的伟人生涯
一百多年前的乐亭县大黑坨村,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偏僻闭塞之地,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为什么会站立起李大钊这样的伟人是值得探讨的。
一、苦命至极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在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农家小屋土炕上降生。
,有临逝前在病中卧书的碑文为证。李大钊一周岁又四个月母亲周氏又因病去世,李大钊成为苦命至极的孤儿。李大钊从小就没有父亲,他没有享受过父亲的呵护;他又过早的失去了母亲,他也没有尽享过母亲的关爱。李大钊是独生根苗,他没有兄弟姊妹相伴,。李大钊是在六十四岁高龄的大祖父李如珍的养育下长大的。李如珍少时读书求学,成人后东北经商多年,见过世面,生活阅历丰富,年过半百小有成就回家置地建房。大祖父的思想言行对幼年的大钊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李大钊人生的独特之处。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马克思曾引用过黑格尔的话“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往往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的”。可见李大钊从襁褓中就开始了与人类最壮美事业的渊源。
二、三易其师
李大钊六岁从师单子鳌,九岁从师赵辉斗,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因污卷未中,续拜黄宝琳为师,1905年十六岁再度应试,试未竟,及废科举考试,遂进卢龙永平府中学堂学习。李大钊从师的三位先生,均是当地才识出众,颇具伯乐精神的智者良师,对李大钊的少年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李大钊少时三易其师,都是因为先生开放式的执教风格,没有束缚住大钊横溢的才华,使才思敏锐的大钊很快就学业精深,先生不再
胜任,且又为大钊的才智所起敬,故力推大钊向高求造。两次参加科考的经历更使少年的大钊对人生志向、社会变革产生了启始的思考。
李大钊1900年11岁结婚,娶的是本村大户赵家之女赵纫兰,,比大钊大六岁,,大祖母77岁,这在当时算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家中急需有人照料,加之常言道73、84是人生的两道坎,以防应验,老人家为了了却心事,才促成大钊和赵纫兰完婚。大钊的妻子赵纫兰是一个通达情理、温善贤惠的女子,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明理的女人,大钊的后期发展不能说与妻子赵纫兰无关。
三、蓄势待发
李大钊是一个早熟的青年,16岁就离开家乡就读于卢龙永平府中学堂。1907年,18岁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东渡日本,“神州学会"。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政府与日本订立“二十一条”,参与组织留日学生总会,并负责编辑留日学生总会机关刊物《民彝》,二月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六月发表《国民之薪胆》,为讨袁又发表《留日学生全体泣告全国同胞书》,讨袁护法战争爆发后,1916年5月为投身护法运动中断学业回国。
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发表了近二十篇文章。如:《国民之薪胆》、《厌世心与自觉心》、《青春》、《民彝与政治》、《(晨钟)之使命》、《新生命诞孕之努力》、《介绍哲人托尔斯泰》、《介绍哲人尼杰》、《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等,形成了李大钊早期哲学思想;李大钊在日本留学期间,《资本论》译成日文, 素以“日本社会主义之父”
李大钊伟人生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