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资料
编辑:
科目:
教师:
时间:
1 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同学们,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板书)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学生听录音跟读, 注意读准字音。
(2)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3)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
1 沁园春·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