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说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的看法。
2.谈谈阅读材料后的感受、启示。
3.结合材料和实际给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一、储备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因为非连续性文本中材料编排方式的相对独立,使得阅读材料的文体可能会比较模糊,而且并非单一属性的文本。那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上一题针对某一则叙述性的材料要求你对叙述的技巧作分析,下一题就有可能针对另一则议论性的材料来考查论证方法。那么我们面对这些考题的时候,必须要能够结合材料的文本属性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答题。
在解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充分的语文知识和足够的语文能力,看到试题的要求,对材料本身的属性作出判断,就可以像以往解答单一属性文本试题那样来答题了。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二、借助知识积累,注重综合分析
1.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答题方法和技巧答题。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试题,还有一类是综合探究类的,因为材料呈现的形式具有零散、信息量大、全面等特点,所以这类题对综合运用和探究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既然和综合性学习的试题有类似之处,那么就可以借用解答综合性学习试题的思路来解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问题。那么首先是综合。综合的意义,在于材料的综合,可能几则材料共同表达了事物或主题的某一方面的内容,那么要能够把这些材料做一个整合,使用整合之后的意义来解答问题。其次是探究,运用材料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探究的要点在于看起来题目问的是考生的想法或者请考生出主意,但实际上真正的答案和材料是紧密相关的,绝不能脱离材料探究或者天马行空地随意发散思维。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三、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1.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2.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个人经历,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3.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例文解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下面是4月21日《开讲啦》的官方微博,请依据陈履生演讲中的信息,在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陈履生为什么“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请根据他的演讲内容阐述原因。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窗口,他希望中国有更多的人更多地走进博物馆,感受博物馆里藏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提升一个民族的文化品位。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丽水市博物馆上演《牡丹亭》,记者采访观众:“博物馆是展出文物的地方,今天在这里上演《牡丹亭》,你认为这种方式好吗?”如果你是那位观众,你会如何回答?
示例:我认为这个活动很好,《牡丹亭》是文学巨匠汤显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在遂昌创作完成,今年又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在丽水市博物馆上演这出话剧是对汤显祖最好的纪念,与今年世界博物馆日“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主题非常吻合,博物馆是展示文物的地方,也可以是一个特殊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举办这样高雅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4.陈履生说他的中国梦在当下中国实现还相当困难,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认为很难实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嬉戏追逐,而他们的父母则不加管束;也有一些人喜欢和文物合影,发到朋友圈炫耀,现在就拆除护栏,容易损坏展品;中国人的婚礼很热闹,在博物馆举办婚礼,可能会遍地狼藉,破坏博物馆的环境。因此,我认为在国民文明素养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实现陈履生的中国梦确实有难度。示例二:我认为并不困难,虽然国民文明素养确实偏低,但只要博物馆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志愿者服务,制定赔偿细则,还是可以尝试的,我看到一些父母不断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吵闹,不要碰触展品。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戚继光堵机枪,不只是无知》
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大脑的“存储”功能退化;外来文化难以与本土文化有效融合;历史文化被“娱乐化”倾向严重。(每点1分,归纳概括清晰准确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的第二段中,可以找到这种架空历史现象的原因,直接提取出来,就是本题答案。
1、读了材料二,你认为造成这种架空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分)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