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学生完成所有专业课程学习、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由于设计的需要,我仔细研究了零件图,但在设计过程中,因自己经验不足,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使我体会到了在现场实习调研仅证明可不可以实干,而不能代表能不能干好。所以我积极与设计指导老师、操作指导老师沟通,在各位老师的全力帮助、指导下问题得到了全面解决,同时受到各位老师优良工作品质的影响,培养出了我缓中求稳、虚心求教、实事、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并树立了明确的生产观、经济观和全局观,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设计,我真正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知识去理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般技术工程问题的能力,使我建立了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了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规和方法,并进一步巩固、深化地吸收和运用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有,它提高了我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技术文件、编写数控程序、数控机床操作、实际加工零件和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的独立工作能力,更培养了我勇于创新的精神及严谨的学风及工作作风。
本设计以熟练掌握数控车床,铣车加工为主要目的,在认真分析零件工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公差》、《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专业知识,结合数控加工实际操作,按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容,制定出的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说明书及数控加工程序。
本设计说明书包括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加工程序、零件加工过程、加工注意事项、成品自检数据等容。并详细介绍零件工艺分析的容,重点阐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认真分析和解释零件加工的程序的意义。
关键词:典型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工序,编程。
目录
前 言 1
1抄画零件图 1
2 零件工艺分析 2
零件的作用 2
图纸分析 2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4
加工难点及处理方案 4
3 零件毛坯的确定 4
零件毛坯种类 5
轴类零件材料分析 6
4 选择定位基准 7
定位基准的确定 7
工件的夹紧 9
5 工艺路线设计 12
加工方法的确定 12
加工阶段的划分 13
工序的划分 1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3
6 工装的选择 15
机床的选择 15
夹具的选择 17
刀具的选择 17
量具的选择 18
切削液的选择 18
7 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偏差的确定 20
切削用量选择原则 20
背吃刀量的确定 21
切削速度的确定 23
进给量的确定 24
主轴转速的确定 24
螺纹加工余量计算 25
8 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 26
9 数控加工工序卡 27
10 数控加工检验卡 29
11 数控程序单 30
孔端程序单 30
螺纹端程序单 34
致 35
参考文献 37
1抄画零件图
技术要求:
外观表面无裂痕、锈蚀、黑点、碰伤、划伤、及其他缺陷。
装配前全部零件必须两次仔细清洗。
加工前必须进行淬火处理 消除应力。
锐角倒钝。
2 零件工艺分析
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为轴套类零件,轴套套在转动轴上,在机械使用过程中,主要起支撑定位,导向或保护轴的作用。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一般来说,衬套与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因为无论怎么样还是无法避免磨损的,只能延长寿命,而轴类零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加工;也有一些新的设计人员不喜欢这样设计,认为这样是在制造的时候增加成本,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维修时还是要按这种方法改造,但改造容易造成设备的精度降低,原因很简单,二次加工是无法保证座孔中心的位置的,轴套在一些转速较低,径向载荷较高且间隙要求较高的地方(如凸轮轴)用来替代滚动轴承(其实轴套也算是一种滑动轴承),材料要求硬度低且耐磨,轴套孔经研磨刮削,能达到较高配合精度,壁上一定要有润滑油的油槽,轴套的润滑非常重要,干磨的话,轴和轴套很快就会报废,这里推荐安装时刮削轴套孔壁,这样可以留下许多小凹坑,增强润滑。一般起滑动轴承作用,为了节约材料根据轴承需要的轴向载荷设计轴套的壁
数控专业毕业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