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要 内 容
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1
代表性的理论
2
认知行为理论的应用
3
*
认知行为理论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行为主义理论(Behavior theory)
行为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
行为主义者认为,除了些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而促使个体学习的动机为强化。
在行为主义这里,人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的,行为理论常用的干预技巧为, 系统脱敏疗法、 厌恶疗法、 冲击疗法等等。
*
认知行为理论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认知理论
(Social Cognition theory)
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受学习过程中对环境的观察和解释的影响。不适宜的行为产生于错误的知觉和解释。所以,要改变人的行为,就要首先改变人的认知。
认知学派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行为和认知是相伴而生的,认知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认知。
*
认知行为理论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认知行为理论
(Cognition and Behavior Theory)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
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但是却不是简单的相加,或者拼凑。
*
认知行为理论
*
一、认知行为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认知行为理论
(Cognition and Behavior Theory)
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
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2
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化思考”
(automatic thinking)机制的影响。
3
认知行为理论将认知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互动。
*
认知行为理论
*
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
格拉瑟现实治疗理论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理论
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
代表性的理论
*
认知行为理论
*
二、代表性的理论——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 理论背景
在20世纪初期,埃利斯发现揭示求助者早期的经历并不能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也无法保证求助者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出现其他类似的困难。
艾利斯认识到:靠非指导性治疗技术很难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而非理性信念恰恰是影响求助者情绪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对求助者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
认知行为理论
*
二、代表性的理论——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 主要观点——“人性观”
人天生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信念,情绪问题来自于非理信信念;
人天生有容易受人影响倾向,尤其童年时候;
人的思想、行为、情绪是互相影响同时存在;
人有谴责自己、他人及周围事物的强烈倾向;
人惯于以他人对自己的期望作为生活准则;
人有自由意志有能力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人的存在就是价值,而不是有他们的能力、表现等决定的;
*
认知行为理论
*
二、代表性的理论——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 主要观点——“ABC理论”
引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
信念系统(belief)
认知、情绪和行为
Consequenc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辩论(disputing intervention)
效果(effect)
新的感觉(new feeling)
A
E
B
F
C
D
*
认知行为理论
*
二、代表性的理论——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 主要观点——“ABC理论”
*
认知行为理论
*
2021年认知行为理论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