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学记》来源于(《礼记》,)一书。
2、认为“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的是(荀子)。
A* O7 ?( T& n1 v3、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 a. a( F8 h: z5 w- m& x4、古代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ﻫ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 提出的。ﻫ6、由周敦颐提出,经二程发展,最后由朱熹完成的儒学理论史称 (程朱理学).
3 |0 t# \3 y; l# W1 j2 H* K& U- X7、朱子读书法六条目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ﻫ* w) w4 u2 r9 n0 y) g# ?8、 明清科举考试采用的十分教条的形式的文体是(八股文)。
0 l; f% C- L) l9 ~: ]9、我国封建社会选士制度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直至清末的科举制。
: U% p; q R: F1 H10、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详细阐述了“中体西用"思想。
11、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1862)年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ﻫ) Y/ f! F* m) q# ~12、 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 o1 K# i* \; G; C }0 ^13、 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4、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是(《爱弥尔》)
15、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6、 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是当时的人文主义文学巨著,被称作当时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ﻫ5 L% y: v* B5 K17、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日本规定全体国民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法令是(《教育基本法》)。
’ ^$ k” N/ O( C, T19、中世纪西欧晚期的城市学校有两类,一类是基尔特学校,另一类是(行会学校)。
20、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提案(“教育补助金案”),以资助发展教育,表明国家控制教育开始成为英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ﻫ5 P" ]$ d7 Y! C* F/ E) ^8 S) G
; P, ^$ Y+ s2 {2 b7 V6 K, L
5 [+ N; l1 Z7 S’ G6 ^9 L1 s/ \二、名词解释ﻫ0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2 {' N6 {+ w! p” I: G02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1、六书:诗。书。礼。。ﻫ& ]: r5 c9 x! ?! d5 Z( z2、三大文教政策:1.“推明孔氏,抑黔百家”.2。兴太学以养士。,任贤使能。
i$ l4 j. Y2 [; \6 b+ x1 e! m3、墨子:,一说鲁国人。约在公元前468年到公元前376年间。基本上生活、活动在战国初年。
. s" e8 [# X' Q5 h6 A4、存天理、灭人欲: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所说的“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人欲”,则是指“心"的毛病,是为“嗜欲所迷”“存天理、灭人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这是朱熹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ﻫ5 E# C0 _* O# q* x5、《劝学篇》:是张之洞洋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著作。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时,张之洞出版了《劝学篇》,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劝学篇》分内外两篇。内篇务正,“以正人心”,专讲“中学”,共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专讲“西学”,共15篇。张之洞深感当时中国封建统治不稳固,人心浮动,整个社会出现了“秦汉以至元明所未有"的变局。在这种危境中,中国亟图自保,即要保国保教保种。基于这种出发点,兴学办教育就必须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重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经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管的资格。
1 n+ e8 E6 ?# L7 J9 d9 s8、《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他着重阐明“大学之道”—-大学教育的纲领,因此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
中外教育简史串讲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