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风险预案
血液透析技术是一种专业性较强,风险性较大的医疗护理行为,在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的、突发的变化,为应付某种意外情况的发生,而事先制定出针对性的措施,可有效的将透析风险化解到最小,从而保证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医患沟通制度:
1、由主治医师(或以上)确定患者是否具备血液净化治疗的适应症,有无禁忌症。
2、主治医师及主管医师向患者或经患者授权的家属讲明患者病情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必要性、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和准备采取的对策(风险预案),讲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所需的相应费用等。患者或家属应完全理解,自愿配合血液净化治疗,亲笔签署血液净化治疗知情同意书。
高血钾症的抢救常规
,血液透析治疗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高血钾症,要争取时间紧急进行血液透析。
,若病人出现高血钾,心跳骤停等,则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使用强心剂、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特别要注意钾离子对心肌的损害作用,紧急降钾措施如下:
①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紧急情况下,可用内瘘针直接穿刺内瘘作为静脉给药的通路;
②5%Sb250ml静脉点滴注射;
③10%葡萄糖酸钙10—20ml稀释后静脉缓慢注入;
④10%GS+RI静脉点滴,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
,应立即进行血液透析
①动静脉穿刺、引血透析,血流量应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逐渐加大;
②血液透析过程中,要保持透析液流量每分钟500ml,以确保血钾离子能透出,不能作单纯超滤;
③在透析前、透析2小时及透析后各抽血1次做生化检查,以监侧钾离子浓度;
④透析过程予常规透析护理,特别要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
4.透析结束后,要病人留院继续观察。
输血发生不良反应时抢救应急预案
[总处理程序]
1、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换输生理盐水。
2、报告当班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由医生决定是否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应保留未输完的血袋,以备检验;若是一般的输血反应,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同时安慰病人,减少病人的忧虑。
3、病情紧急的病人,护士应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紧急救治,并给予氧气吸入。
4、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做好各项记录。
若发生以下输血反应,具体处理措施如下:
(一)发热反应:
1、预防:严格管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用具,有效预防致热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处理:反应轻者,减慢滴数即可使症状缓解,严重者停止输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给予对症处理,并通知医生。必要时按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抗过敏药。
(二)过敏反应:1、预防:勿使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吃高蛋白和高脂肪食物,宜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
2、处理:过敏反应时,轻者减慢输血速度,继续观察,重者立即停止输血: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严重喉头水肿者行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应给予抗休克治疗;%~1毫升皮下注射,或用抗过敏药物和激素如异丙嗪、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
(三)溶血反应
1、预防: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仔细查对,杜绝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规则,不可使用变质血液。
2、处理: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保留余血,采集病人血标本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维持静脉输液通道,供给升压药和其他药物;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敷双侧肾区,解除肾血管痉挛,保护肾脏;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对少尿尿闭者,按肾功能衰竭处理;出现休克症状,即配合抗休克治疗。
(四)与大量输血有关的反应
1、循环负荷过重 其预防和处理同静脉输液反应。
2、出血倾向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血时,应密切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可根据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或血小板悬浮液,以补充足够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3、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输入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毫升,以补充钙离子。
中毒抢救程序
一、迅速诊断:病史、症状生命体征、呕吐物或排泄物送检。
二、依不同毒物选用正确治疗方法:血透、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CRRT。
三、其它配合治疗:输血、输液、升压药、吸痰、吸氧等处理。
四、去除原发病因。
五、完成
抢救常规-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