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季养生保健衣食住行兼顾 防寒保暖为先 养阴护阳为要 固肾藏精为本
王文涛
1
前言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的10、11、12 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 个节气。中医学认为,入冬后,寒风彻骨,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呈现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以待春发。而人与天应,冬季养生则宜以“防寒”、“养藏”为要旨,使阳气得护、阴精得蓄、肾元得固,令夏季过耗、秋季养收不及的精、气、神得以充分的充养和厚藏,以迎接新春的开始。
2
中医经典话冬季养生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白话解】冬季,即农历的10、11、12这三个月,是自然界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千万不要扰动人体的阳气,平时应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升起后才起床活动,令自己的志向潜伏隐匿,不露于外,好像心里有秘密和隐私一样,不示于人,好像已经获得想要之物一样,不再外出寻觅。一定要注意躲避开寒冷,尽量在温暖的地方呆着,不要令皮肤暴露于风寒之中或过度地开泄皮肤毛孔,以免使已经收藏的阳气向外大量散失。这就是适应冬三月气机闭藏特点的相应的养生之道。
3
冬季养生十二字方针
中医养生,讲究“顺天之序、天人相应”,即人体的将养调息应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相协调、相统一。
防寒保暖:冬季莅临,阴寒盛极,稍有不慎,即被寒袭,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进而引发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肠疾患、心脑血管病等复发或加重,故应“防寒保暖”。
养阴护阳:秋时阴长,冬时阴极,秋时阴收,冬时阴藏,顺应天时,因势利导,故应“养阴”,而对素本阴虚之体,更为重要。又冬寒当令,易伤阳气,且冬日昼短夜长,阳气更为珍贵,故应“护阳”,而对素本阳虚之体,尤应为先。
固肾藏精:中医认为,冬与肾应,而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精,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此“先天之本”,亦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华的充养,应冬季养藏之性,为养肾的最佳时节,故应“固肾藏精”,而对素本肾虚之体,更应重视。
防寒保暖、养阴护阳、固肾藏精为中医冬季养生十二字方针,贯穿于您的衣、食、住、行,方能真正达到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目的。
4
说“衣”——防寒保暖
冬季着装,以暖和、松软、轻便为原则,注意戴暖帽护头、穿暖鞋护足、着暖衣护心。
暖帽护头:中医讲“头为诸阳之会”,护头有助于守护阳气,阳气旺,耐寒强。
暖鞋护足:中医讲“寒从足下生”,护足有利于规避寒邪,防寒内侵。
暖衣护心:中医讲“心为火脏”,心气充足,血运旺盛,身暖不寒。
冬季着装,衣着、鞋袜不可过紧,以免有碍血液循环,降低耐寒能力。
5
说“衣”——老人特区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胃部疾病的老年人:贴身穿件棉背心比较合适。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衣服不宜太厚重,选择轻软棉质的面料,禁用化纤制品,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影响血液循环和妨碍老人运动。
患有中风尚能自理的老年人:应尽可能穿对襟开扣的毛线衣、棉衣,纽扣也宜少些,这样便于穿脱。
老年人皮脂分泌减少,易患皮肤瘙痒症,因此不宜用化学纤维制品做贴身内衣,材质以棉质为优。
6
品“食”——御寒食品受青睐
冬季寒气逼袭,
中医冬季养生保健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