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鸡鸠》《下泉》
《七月》《鸱鸦》《东山》《破斧》《伐柯》
豳与周代重农的传统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弃为儿时,
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
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法则之。……后稷卒,子不窗立。不窗末年,夏后氏
政衰,去稷不务,不窗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窗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
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
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
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於豳。庆节卒,子皇仆立。皇
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
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
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周先公先王世系
(三)东周周王世系
—不一一公刘一庆节一皇仆一务日一想王一王伦豐王明
公叔祖类一古公直父
惠王阗—襄王郑——顷王壬臣一—匡王班
定王瑜一简王夷
一季历一文王昌
灵王泄心一景王贵一悼王猛
周王世系
(二)西周周王世系
敬王丐—元王仁—定王
武王发一成王语一康王钊一王瑕一穆王溝
哀王去疾
夫王影上厂要大王精
考王嵬一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
孝王方
显王扃——慎靓王定
宣王静—一幽王官涅(西周亡
《七月》
充满诗情画意的农事诗
春耕
七月流火,
星名,即心宿
九月授衣
流:偏西向下行
之日发,
·一之日:夏历十
二之日栗烈。
二之日:夏历十二月
无衣无褐,
·齋发:寒风触物声
何以卒岁?
栗烈:寒风刺骨
三之日于耜,
褐:粗毛布,引申为粗布衣服
四之日举趾。
·为耜:修理耒耜
同我妇子
举趾:举足下田耕地,趾:足
爐:馈送食物」
嗑彼南亩。
南亩:泛指田地
田畯至喜
历法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曰:“此诗
言月者皆夏正,言一、二、三、四
日者皆周正,改其名不改其实
周历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岁首,
夏历即今天的农历(阴历)
(将周历后推两个月)
豳历
《七月》中“某月”与“某之日”是两种明显有别的记月方法。“某月”重点是用来记
述农事及生活习俗的,而“某之日”重点是用来描写狩猎活动的。他把“某月”的记
月方法称之为“农事历法”,把“某之日”的记月方法则称为“狩猎历法”。《七月》诗
中的历法即“幽历”,是“农事历法”与“狩猎历法”相融合的产物。
·古北幽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之庆阳县、宁县、正宁县、合水县一带地区,是周先祖公刘几代
人与原先就居住在这里的义渠戎族人共同长期生产生活的地区,是周族最早的发祥地。《七月》
中的“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恰好与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正
月、二月相对应,这正好是农闲符猎的主要月份。由此可看出“某之日”的记月方式与记述符
借活动有密切关系。
授衣
让人做衣服(授之以衣事)
马瑞辰、闻一多: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
陈子展:授衣,奴隶主命女奴为他们缝制冬装
·给人衣服穿(授之以衣)
郭沫若:古代对于农民应该有一定的制服,就如像现今发军服一样。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是农奴主授给那些有隶属关系的“不能自备衣服的人
授我以衣
同我妇子,嗑彼南亩,田畯至喜。
·《诗集传》曰:少者既皆出而在田,故老者率妇子而饷之。
·妇子:老婆孩子
同我妇子,即全家人。
磕(馈送食物)于何人?
田畯·农官说
《毛传》:"嗑,馈也。田畯,田大夫也
朱熹《诗集传》:"嗑,饷田也。从食,盍声。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
郭沫若《中国史稿》:“在古诗中常常提到的‘田畯’,就是奴隶主贵族派来监督
农业奴隶劳动的家伙。”
高亨《诗经今注》
蒋立甫《诗经选注》
金启华《诗经全译》
程俊英《诗经译注》
诗经·豳风·七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