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Crucifers Soft Rot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又称水烂、烂疙瘩,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为白菜和甘蓝包心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北方地区个别年份可造成大白菜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而且在运输、销售、贮藏过程中,均可发生腐烂,损失极大。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可危害马铃薯、番茄、莴苣、黄瓜、胡萝卜、芹菜、葱类等蔬菜,引起不同程度的损失。
症状
软腐病症状因寄主植物、器官、环境条件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共同特点是: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期呈浸润状半透明,以后病部扩展成明显的水渍状,表皮下陷,有污白色细菌溢脓。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全部腐烂,呈黏滑软腐状,并发出恶臭。
白菜和甘蓝多在包心后开始表现症状。初期植株外围叶片萎蔫,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加重,萎蔫不再恢复。露出叶球,重病植株结球小,叶柄基部和根茎处心髓组织完全腐烂,充满灰黄色黏稠物,臭气四溢。病株一踢即倒,一拎即起。有的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向下扩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成整个菜头腐烂。腐烂病叶在晴暖干燥环境下失水变成透明薄纸状。
萝卜受害,多从根尖虫伤或切伤处开始,呈水渍状褐色软腐,以后病部上下发展呈软腐状。病健界线明显,常有汁液渗出。留种株有时出现老根外观完好,内部心髓完全腐烂而仅存空壳的情况。
病原
图13-1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
病原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 Dye,属薄壁菌门欧文氏菌属。菌体短杆状,具2~8根周生鞭毛,~10
μm×~, 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反应阴性。培养基上菌落为灰色圆形或不定形,稍带荧光性,边缘清晰;埋在肉汁培养基中的菌落多为圆形或长圆形。病菌生长温度范围9~40℃,最适温度25~30℃;对氧气要求不严格,在缺氧情况下亦能生长发育;~,;病菌生长要求高湿度,不耐干旱和日晒,在室内干燥2min或在培养基上曝晒10min即会死亡;致死温度为50℃,10min。在培养基上,其致病性不易丧失。在土壤中未腐烂寄主组织中可存活较长时间。但当寄主腐烂后,单独只能存活两个星期左右。病菌通过猪的消化道后能全部死亡。
病害循环
在北方,病菌主要在带病采种株和病残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植株,春天栽于田间的带病采种株,土壤、粪肥以及贮窖周围的病残体上均带有大量病菌,为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春季病菌经雨水、灌溉水、施肥和昆虫(如黄条跳甲、甘蓝蝇、花条蝽象、菜粉蝶等)等传播,从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寄主。此外土壤中残留的病菌还可从幼芽和整个生育期的根毛区侵入,通过维管束向地上部运转;或潜伏在维管束中,成为生长后期和贮藏期腐烂的主要菌源。由于病菌寄主范围广,经潜伏侵染后,从春到秋在田间辗转危害,引起生育期和贮藏期发病。病菌侵入寄主后,迅速繁殖并分泌果胶酶使寄主组织细胞中胶层分解,细胞分离,组织崩溃,病菌借高渗透压从这些分离的细胞中吸收养分,导致细胞死亡腐烂形成软腐症状。后期再次侵入的腐败细菌分解蛋白胨,产生吲哚类的物质,散发出腐败的臭味。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与寄主的愈伤能力,品种,气候以及栽培管理关系密切。
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植株生育后期的伤口种类,有自然裂口、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