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Crucifers Viral Disease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抽疯病,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危害严重,列为三大病害之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大白菜受害最重。历史上,我国各地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大白菜,均曾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遭受过较大的损失,特别是1952、1958、1972、1977、1985、1987年,全国因气候高温干旱,造成病毒病大流行,严重减产。1962年新疆菜区病毒病大流行,几乎使北疆的大白菜全部绝收。此病一般发病率为3%~30%,严重地块可达80%,而且感染病毒病后又易受到霜霉病和软腐病的危害,损失加重。
症状
症状类型因病毒种类及株系、被害蔬菜类别和环境条件的不同有所差异。
白菜:幼苗期受害,心叶初期产生明脉,继之沿脉褪绿,渐变为浓淡相间的花叶。病叶皱缩、变脆、扭曲畸形,有的叶背的主、侧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点,叶柄扭曲。重病株明显矮缩,不包心,叶片硬脆、皱缩成团,根系不发达,须根减少,剖视根部切面为黄褐色。轻病株仍能包心,但内部叶片产生灰色坏死斑点。感病采种株栽植后,重者花苔尚未抽出即死亡,轻者花苔抽出较迟,短而弯曲,叶片小而硬。新叶明脉、花叶,老叶主脉坏死。花梗上产生纵横裂口,花瓣色淡,果荚瘦小弯曲,籽粒不饱满,发芽率低。东北地区大白菜还有一种僵叶症,表现为叶片细长增厚,不皱缩,外叶向外伸直,僵硬,叶缘呈波浪状,植株亦较矮,不结球。
甘蓝:甘蓝受害后,幼苗叶片上产生直径为2~3mm的褪绿圆斑,迎光观察非常明显。后期病叶呈浓淡相间的斑驳花叶,老叶背面有黑色的坏死斑。病株发育迟缓,结球较迟且疏松。开花期间叶片上表现明显的斑驳。
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症状与大白菜相似。甘蓝型油菜发病产生系统性黄斑型和枯斑型症状:
a黄斑型。初期叶片上出现分散的绿色斑点,渐扩展成2~4mm的褐色枯斑, 新生叶上先形成密集的褪绿小斑点,以后逐渐形成明显的黄斑。病株花梗上有长形褪绿斑块。
b枯斑型。以品种“胜利”油菜为典型代表。病叶上出现深褐色枯斑,斑点正面组织枯死,有时叶脉、叶柄也产生褐色枯死条纹。花梗上有深褐色长形坏死斑块,能导致病株死亡。重病株花期茎杆、种荚上都可产生黑褐色油渍状枯死条纹,并形成同心轮纹,病荚扭曲。轻者能开花结籽,且有提早成熟现象。
其他种类:萝卜、小白菜、芜菁、芥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状与白菜基本相同。叶片明脉显著,产生深绿和淡绿相间斑驳,病叶稍皱缩,少数畸形,植株矮化。轻病株一般矮化不明显,但抽苔后结实不良,结实少,不实籽粒多。
病原
经鉴定,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其次为黄瓜花叶病毒(CMV),此外东北报道有萝卜花叶病毒(RMV)和烟草环斑病毒(TRSV),西安有白菜沿脉坏死病毒(CVNV),新疆有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湖南有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可单独侵染,也可复合侵染。
TuMV属马铃薯Y病毒组。粒体线状,大小700~760nm×13~15nm。病组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可见风轮状的内含体(也有环状体和带状体)。钝化温度55~65℃,稀释限点2000~5000倍,体外保毒期为1~7d。我国20世纪早期研究报道,TuMV具有株系分化。按其钝化温度及在心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