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佛经格言解释.docx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佛经格言解释

  ▲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法句经-教学品》
  [今译]假如能活一百岁,却去学不好的东西,还不如活一天,却勤奋追求真理。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佛言:“弦缓怎样?”对曰:“不呜矣。”“弦急怎样?”对曰:“声绝矣。”“急缓得中怎样?”对曰:“诺音普矣。”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于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示,道不失矣。《四十二章经》
  [今译]一个僧人夜晚诵读迦叶佛遗教经,声音悲切担心,产生了后悔不想继续修行之心,佛问她:你过去在家里,曾作过什么事?回复说:喜爱弹琴。佛问:琴弦假如太松了怎样?回复说:发不出声音。佛又问:弦太紧了怎样?回复说:弦断声绝。佛再问:假如弦不松不紧正适中怎样?回复说:多种声音全部谐调具有了。佛说:出家人学道也是也此,心意假如调整适宜,道就可得了。在修道过程中假如一昧地急躁冒进,身体就会疲惫。假如身体疲惫了,心意就会恼恨,恼恨假如产生了,自然会后悔而不愿继续修行。修行一旦悔退,罪业肯定会增加了。只有心身清净安乐,道就不会失去了。
  ▲善男子,若能观怨一毫之善,不见其恶,当知是人名为习慈。若彼怨家,设遇病苦,能往问讯,瞻疗所患,给其所需,当知是人能善修慈。《优婆塞戒经-禅波罗密品》
  [今译]善男子,假如能看到怨家一丝一毫的善处,不追究她的恶处,这人就已学会了慈悲。假如怨家,假如有病苦,能前往问候,探望,诊疗其病患,供给她所需之物,应该知道这个人能很好地修行慈悲。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金刚经》
  [今译]菩萨对于所作的福德,不应该贪恋执着,因为福德也是虚假不真实的,因此说菩萨不接收福德。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金刚经》
  [今译]假如菩萨心中执着于佛法而实施布施,就像人进入到暗室之中,什么也看不见。假如菩萨心中不执着于佛法而实施布施,就像人有双眼,在日光的照射下,能看见种种事物。
  ▲奉养父母亲,爱惜妻和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今译]奉养父亲母亲,爱惜妻子儿女,从事无害的事业,这么才是最大的吉祥。
  ▲世间大地称为重,悲母恩重过于彼;世间须弥称为高,悲母恩高过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正直正派,就要坐得直、行得端、挺得住,想问题、办事情勇于坚持标准,公道正派,秉公用权,阳光用权,处理问题不带私心,协调矛盾不偏不倚,凡事能从党和国家利益出发,更多地维护她人利益,不做亏心事,不做有损公充的事,不要反对一片、打倒一片,做到于公对得起党、于人对得起良心。
  发菩提心和修六度行,为显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时中,于此二道不应舍离。——宗喀巴《菩萨戒藏持戒行相论》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一切恶行,没有比放纵自己欲望更大的。人一旦放纵自己的欲望,不加节制,就会为了满足无止境的欲望,不择手段,损人利己,不惜把自己的愉快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一切的恶事全部从自己一个私欲开始扩张。我们能够看到,历史上多少王朝的覆灭,全部是从末代帝王的

2021年佛经格言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