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名字与避讳中国人的名字与避讳请简述古代有哪些避讳现象,试举一例加以说明。答:古代的避讳现象(1) 用同义的词代替。如: 汉高祖刘邦。古时表示国家多用“邦”字, 但等到刘邦成为皇帝之后, 为了避他的讳, 古籍中的“邦”便都变成了“国”,邦、国同义。(2 )用同类的词代替。(3) 改变字形。如: 缺笔( 孔丘的“丘”省略一竖), 改字(“石”变为“右”),增省笔划( “装”变为“壮”)。 2 、避讳现象对人名、地名等的影响古代避讳现象对人名和地名的影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避讳分为两种: 一种是国讳, 是整个国家的人都要避的, 往往是避帝王或帝王亲属的讳; 另一种是家讳, 是一个家族中后辈避祖先的讳。家讳的影响只在一家之内, 国讳则全国都要避, 会带来很多麻烦, 若是偏僻的字还好,若是常用字,会给整个国家的人都带来不便。汉明帝刘庄, 为避庄讳, 庄姓之人都要改姓, 不但当时的人不能姓庄, 历史上以前姓庄的人也要改姓。汉代实行黄老之术, 休养生息, 道家学说盛行, 推行老庄之术, 而汉代都写作老严之术, 因为庄子不能姓庄, 庄与严是同义词, 故庄姓皆改作严姓。富阳有一著名景点严子陵钓台,但须知严子陵本姓庄,因避国讳被强迫改姓为严。殷字常作姓,也可用来取名。宋太祖父亲名弘殷,宋代避其讳, 名字中有殷的人都要改字,而殷姓之人也必须改姓,可有两个选择, 一作商, 因为殷朝也称商朝, 另一选择为汤, 取自商王汤。故宋人殷绍改为商绍,殷悦改为汤悦。今有文姓与苟姓, 是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之讳, 改敬字为文或苟。宋真宗赵恒,诏令天下讳恒字,恒字避讳为常。除了人名以外,避讳现象尚有对地名的影响。现在很多地名是根据当地的山川或江河来命名,如杭州有钱塘江, 它以前的地名即为钱塘, 但钱塘江一条在富阳的支流却名富春江。富阳以前确实名为富春,由于晋简文帝母亲小名阿春,待他登基,其母便贵为太后,简文帝遂在登基的第二年诏令天下避太后之讳春字, 故富春改称富阳。春天万物在阳光下生长,所以春与阳有意义上的联系。《春秋》一书的书名表示历史, 因中国古代用春秋代表四季轮换,用“春秋”作书名即代表历史在不断地推移。等到“春”字要避讳,《春秋》之名不能再用,则改称《阳秋》,晋代史书便名《晋阳秋》。《春秋》相传为孔子所作, 内容看似简单, 笔法却厉害, 据闻一字一句都有褒贬, 正所谓微言大义。晋代有一个今天仍在使用的成语“皮里阳秋”, 指表面一团和气, 肚里却有是非、有文章,从《春秋》不露声色表示褒贬之义而来,但避“春”讳,故用阳秋代指。宜兴原名义兴,宋初
中国人的名字与避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