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对有理数这一章内容的一个概括,因此,抓好这一单元的教学,也能起到复习全章的作用。在教学中,应首先复习好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运算的技巧与方法,在这几种运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学习混合运算。在教学中,应强调运算的顺序问题,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在运算顺序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加入乘方运算后,学生对乘方运算不够熟悉,更容易出错,同时,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弥补前面学习各种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知识中的缺漏,使学生系统地,完整地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正数的混合运算,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的熟练掌握,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中的顺序,学会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
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准确的掌握有理数运算的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节一:复习引入
1:几种运算法则要点:
同号加,异号减;一定符号,二相乘;奇负偶正算乘方;除法减法要转化。
2:提问3+50÷2×()-1=?有哪几种运算?
环节二:新课学习
1、试一试:指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注意巩固几种运算法则,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几种法则的要点。
让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运算的顺序的运用是否正确。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对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和性质的理解与强化,是学好混合运算的基础。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2);3)
4);
5);
6);
7);
(对比2和3;在4和5 中的+-分段,同时进行)
2:运算顺序规定如下(由学生归纳):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今后将会学到)叫做第三级运算。)
3: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
例2 计算
对于运算顺序的概括,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小学学过的正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分析计算顺序,然后教师板演计算过程并强调注意事项。
注意:
①小括号先算;
②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③同级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这一点十分重要.
教师在例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并进行计算,然后教师对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进行纠正和规范。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