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用法研究论文
【摘要】介绍几种中药的特殊用法。
【关键词】中药功效(作用)成分汤剂(煎剂)
中药来源广,成分复杂,性能不一,因而在传统的汤剂中就有一些特殊的煎服法:如: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炖等。多数药物都能得到正确地运用,但仍有一些药未被重视。现就临床常见宜错的几种中药提出探讨,望同行及广大医务工作者注意。
1麻黄
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fp、、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草茎[1][2][3]。是常用的辛温解表药之一,具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尿消肿之效。有效成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存在于茎髓及节中,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具挥发性[4]。麻黄碱具平喘作用,伪麻黄碱具利尿之效,发汗解表则为挥发油之能。因此,在汤剂中,平喘、利尿应先煎,而解表则不需先煎。
2钩藤
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uncho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hirsute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1][2][3],是常用的平肝息风药,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作用。有效成份钩藤碱不耐热,在汤剂中不宜久煎,应后下[2]。钩藤碱对心、肝、肾有一定损害,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冰片
,或龙脑香树的树干、树枝切碎,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称“艾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称“机制冰片”。冰片是常用的开窍药之一,具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用。在水中几乎不溶,临床应用时,~,多入丸散。一定要入汤剂时应冲服,不可煎煮[2]。
4芒硝
芒硝为含硫酸钠的天然矿物经精制而成的结晶体[1][2][3]。主含含水硫酸钠()。具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之效,应溶于药汁或开水溶化后服[2]。
5芦荟
[1][2][3];能泻下,清肝,杀虫。其有效成分芦荟苷(C12H22O9),很难溶于水(芦荟苷是碳苷)[4],故一般不入汤剂,常入丸散,每次1g~2g[2]。
6朱砂
朱砂为硫化矿类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1][2][3],功效为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入丸散,不入煎剂[1][2]。因汞离子易与一些药物成分络合生成难溶性络合物,长期或
大量服用易中毒;故内服不可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2]。
7琥珀
琥珀为古代松科植物,如枫树、松树的树脂埋藏地下经年久转化而成的化石样物质;具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之功。主含二松香醇酸
中药的用法研究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