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新教材教学论文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及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尤其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更是不可缺少。
如何在初中物理新教材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呢?本文认为要处理好下列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我想学”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人是万物之灵,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求知欲往往是从“?”开始的,一个好的物理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
如“物体的浮沉条件”一节的教学中,一开始我通过演示把木块、铁块放在水里的情景,就提出:“为什么放在水中的木块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中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于是,我从平衡的天平上取下质量相等的木块、铁块,紧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将会出现什么情景?”这一问,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冲突,调动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这个并不复杂的问题也许花了他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却反映了课堂上的问题意识的延续性、后继性,这才是最宝贵、最“长效”的丰厚回报,因为它真正实现了其内在动机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想学”的转变。
二、设计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独立性——“我能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教材》在内容上、版式上都考虑到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友好的版面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独立探索。
例如,物理第一节“序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各类的摆,并提前提出课题:探究“摆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由于是八年级物理中第一次遇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我尝试着先由学生独立完成这一内容的探究学习,学生在教材、以及活动卡的指导下,利用两个星期的实验探究,经历了观察——猜想——实验——概括的过程,效果很好。在学习“摆的启示”这一节时,我们交流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并交流了实验中的问题,不管成功与否,同学都经过思考,有的同学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摆摆动的快慢?为什么要记录10个来回摆动的时间?为什么在研究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是否有关时,要选择摆线相同?……”每一问题都有同学抢着回答。当我询问研究每一问题有何规律时,学生将其“独到的见解”“传授”给我:“研究物理问题与某一因素A是否有关时,要控制其他的一些有可能有关的因素B、C、D……,变化A因素。”控制变量法这一物理最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被在学生的学习中“发现”了。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他们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
物理新教材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