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0课
说课稿——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枣阳市琚湾镇第一中学 范良敏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下面我将从课标解读、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当堂评价七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课标解读
本课所涉及的课程内容标准为:
(1)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
(2)分析“闭关锁国”的历史影响。
我的解读:课标为教学的“保底”要求,根据学情,可以适当超越。在教学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具体表述为以下三性:
(1)层次性: “讲述”、“认识”等描述内容为“理解”层次。“分析”、“比较”等描述内容为“运用”层次。本课的学习内容为“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两个内容,上述课标只对本课重点“闭关锁国”做了理解和运用层次的要求,但根据学情,我对需要引导学习的学生增加了“了解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作为识记层次的要求。
(2)过程性:要通过导学案、材料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组辩论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三种层次的学习内容。
(3)启迪性: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下第三单元第20课。本课介绍的明清经济的发展是以前历朝经济发展积累的必然结果;相对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农业、手工业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阻隔了对外交流,无法看到世界的变化,从而导致了中国落伍于世界。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学习这一课,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的繁荣和强大,同时也为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近代史的因果做好铺垫。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广州十三行”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思维简单,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从小学到七年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转折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使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去观察世界,而且以好奇心去探求知识。鉴于这个情况,我对他们进行了学前调查,从你喜欢的历史学习方式、你已经知道的历史学习方法、你不会回答的问题是希望先与同学讨论了自己找到答案还是直接问老师等方面了解他们学习的心理、习惯和方式方法,再上课时,尽量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五、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课标要求及学情,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导入:欢快的音乐有利于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师生谈话的方式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谈话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学习。
现场演绎探究:七年级学生对一些历史现象的认识缺乏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帮助其理解。全班学生参与手工工场的体验,亲身实践探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解便水到渠成了。
史料分析探究:此探究活动分为图史分析、影视动态、文史分析三种形式。七年级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所以对史料
说课稿——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