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局收集、整理《教师礼仪规范》
教师礼仪规范
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
第二章 教师礼仪“五要素”
第三章 进出校门礼仪和集会礼仪
第四章 课堂交往礼仪
第六章 办公交往礼仪
第五章 课外交往的礼仪
第七章 与家长交往的礼仪
第八章 社会交往礼仪
第一章 教师礼仪概述
一、礼仪概述
礼仪是文明的象征,道德的范畴。“礼”是规,是天地自然之道,是德,也是治国之法规、律条;“仪"是矩,是准则,也是治国和做人的尺度。人类社会要发展,要推进,就必须弘扬、,是没有文化的地方;不懂礼仪的人,是不文明的人,也是没有道德的人。礼仪在本质上其实就是道德的规范,包括礼节和仪式,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即社会公认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和人与人相处的准则。例如,初次见面该怎样互相介绍,怎样互递名片,怎样待客,等等。再如,人际交往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仪态、仪表等。仪式,是指正式场合用以表示礼节的一系列固定的程式,如欢迎仪式、签字仪式、开业典礼、婚礼仪式、葬礼等。
现代礼仪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在人际交往中,,而且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
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有助于“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个人形象是一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教养的集合,,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无疑将有益于人们更好地、更规范地设计个人形象,维护个人形象,更好地、更充分地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
3、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创建良好的社交氛围
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处变不惊外,还能够帮助人们规范彼此的交际活动,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敬佩、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与礼仪完全吻合。因此,完全可以说,提倡礼仪的学习、运用,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
二、教师礼仪的内涵及其培养
教师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对于教师来说,,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为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近年来,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师德建设,教师的礼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现象在教师队伍中仍然存在,;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的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置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有必要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
教师礼仪教育的途径
1、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的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境界。
同时,要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礼仪教育
(1)重视教师礼仪的传承
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中,要求老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促使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修养。
(2)加强对教师礼仪的规范
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
《教师礼仪规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