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
核心素养:
1、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言字词.(语言建构与运用)
2、了解清代笔记体小说的有关知识。(文化传承与理解)
3、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思维发展与提升)
4、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
5、学习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语言建构与运用)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读准字音,合理断句来培养文言语感,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其次要教会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调动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知识,来识记并积累文言字词。第三,让孩子们了解清代笔记体小说的有关知识,帮助建立文言文的文体概念。第四是要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学会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学以致用,落实在写作训练中去。特别要说明的是,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标准。有的学生也许能从故事中总结出道理,有的学生或许可以将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用于全篇,要因材施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 熟悉故事情节,理解文章意蕴。
3。 学习由事及理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 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和结果.
2. 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3. 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这则故事!(PPT展示:《刻舟求剑》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全班齐读)你知道出自这则故事的成语吗?(由学生回答相关成语-—刻舟求剑)。这个故事源于《吕氏春秋·察今》,故事为我们揭示了楚人找不到剑的原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无独有偶,今天我们也要学到一则关于“寻物”的故事,不过他们寻找的是两尊“石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二、读文知事:
1.跟读,反复朗读课文.(由教师带读一遍,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在读清读顺的基础上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明确字音:
河干(gān)   圮(pǐ)于河 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
木杮(fèi)    湮(yān)于沙上 啮(niè) 据理臆(yì)断欤(yú)
2.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事件。(可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引导语言简明.)
    明确事件:河中寻石兽.
三、竞赛释疑:
1、首先利用书下注释,独立疏通课文翻译,遇到问题及时做标记,然后小组内讨论解决字词疑难。
2、小组PK赛:(重点字词及翻译参考后文“课中互动”)
①小组互相抽问,每组可以对3个文中字音字义及1个难点句子的翻译出题向对手发问。
规则:老师为裁判,答对记优,最后以得优个数评选优胜者.
     奖励:优胜小组准备第二天的字词听写内容。
惩罚:落后小组抄写书下注释,加强记忆.
②试试看,你能找到多少个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小组合作解决,并整理形成笔记进行展示。)
【参考后文“学生资源库”课堂互动部分内容】
四、课后练忆。
2.结合《古汉语字典》试着翻译《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