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2.遇事不可随意主观臆断,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分析。
  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难点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本课涉及石头运动的原理图。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作者简介:
  纪昀,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再加之后来对人情世故之通达,24岁便中进士,31岁成为翰林院大学士。他为人为官刚直不阿,机智善辩,其渊博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其作品涉猎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领域。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是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3.就课文不理解处提出质疑。
  4.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在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得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四、课文精读:
  1.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持怎样的态度?从哪一个词语中可看出来?结果怎样?
  讲学家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似乎胸有成竹,我们从“笑”可看出来。讲学家笑寺僧,包含了一种嘲讽和一种自信,写出了讲学家的自恃博学的心态。结果石兽却在老兵的指引下在上游找到了。
  2.如何理解老河兵的“笑”?最终依据谁的推断找到了石兽?哪些语句可以表明?
  老河兵的“笑”更多的是对讲学家自恃博学的一种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和胸有成竹。最终还是依据老河兵的推断找到了石兽。我们可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看出来。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说明老河兵的推断是正确的,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断,凡重物坠入河里,就一定要到上游去找?如果不完全是,那么,在原地或在下游或在上游寻找,分别应该具备什么条件?
  
  不完全是的。重物坠入河里,要分几种情况:如果重物很重,流水又很慢,重物将不会被冲走,它就会慢慢地陷入泥

《河中石兽》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5-1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