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新的世纪一开始便利店的发展在中国就显得轰轰烈烈,在上海的几家便利店公司就分别订出了2001年发展100家、200家和400家的宏伟计划,全国的商业企业特别是超市企业更对发展便利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与超级市场的发展一样,便利店的发展也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目标顾客群的规模发展量、相关商业业态的发展阶段等因素紧密相关。脱离了这些发展因素盲目地发展便利店是十分要不得的,因为太超前脱离实际的发展将付出昂贵的代价。
一、便利店发展时机的把握
一般认为当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人均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导入的时机。从我来看,许多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这一水平,以上海地区为例,上海2000年底人均GDP已达4180美元,若以人均GDP年平均增长8%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4180(1+8%)=4514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4514(1+8%)=4876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4876(1+8%)=5266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5266(1+8%)=5687美元
上海的大公司是在1997年开始大规模地进入便利店行业,这一年上海的人均 GDP是3013美元,不要认为这是一种巧合,真的是一个规律。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GDP人均已达到4000美元以上,这一经济信号告知我们,上海已进入便利店的高速发展期。再以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大中城市GDP的数值综合统计为例:
江浙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城市2000年底人均GDP为2961美元,仍以8%的增长推算:
2001年底人均GDP可达 2961(1+8%)=3198美元
2002年底人均GDP可达 3198(1+8%)=3454美元
2003年底人均GDP可达 3453(1+8%)=3730美元
2004年底人均GDP可达 3730(1+8%)=4028美元
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华东地区的江浙两省的城市和其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较为现实的市场起步条件。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同样对便利店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消费者的购物倾向开始向不追求唯一的价格导向的便利性和个性化方向发展。2000年我国的主要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省份的人均收入如下:
上海 1332美元北京 1110美元
天津 925美元广东 1103美元
浙江 969美元
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入或接近进入便利店的导入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收入水平已经达到便利店的发展期,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发展便利店,还要看当地的商业发展情况。
便利店的发展与商业业态中的超级市场关系最为紧密,所以早期便利店的定义是:“运用超级市场经营管理技术和销售方式的食品杂货店”。现代的便利店则成为专门出售便利性商品和服务的商店了。但一个非常鲜明的规律是,没有超级市场多种业态模式的阶段性发展的促进,可以有传统的便利店,但不可能有现代的便利店。在便利店与超级市场的发展关系上,有这几点要引起关注:
便利店发展时机把握和趋势展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