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音乐的相关性分析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最昌盛的时期,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文化。而唐诗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发光,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影响着后世子孙。唐诗不仅展现出中国语言的魅力,还蕴含着音乐,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把音乐融入诗中是唐诗的一大特色。唐诗里包含着大自然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日常生活之美、情感之美等,把音乐融入这些美中,使音乐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关键词:唐诗;音乐;相关性分析
诗歌和音乐像是艺术的双生花,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的特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们都来源于生活,其创作又都高于生活,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表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国古诗的发展有一条“诗乐合一”的主要线索,唐诗把“诗乐合一”发展到了新的高度,产生了能播于乐章歌曲的绝句。唐诗和唐乐是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研究唐乐脱离不了唐诗,研究唐诗也需要了解唐乐。
1 唐诗和音乐的联系
唐朝是人类诗歌艺术灿烂辉煌的时期,有“大唐诗国”的美誉。清代出版的《全唐诗》收录了48000余首诗,是2300多位唐代诗人的作品,可谓是空前的盛况。唐朝有很多非常著名的诗人,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唐诗与音乐的联系直接体现在乐府诗当中。乐府诗是一种把诗和音乐合为一体的典范,在唐代曾风行一时,从兴起到蓬勃发展再到日渐衰微,成为唐诗的组成部分。唐代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将进酒》《塞上曲》《蜀道难》《关山月》等。
很多经典的诗作中直接描写了音乐,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巅峰之作。白居易把琵琶声的复杂多变通过拟声法描写得淋漓尽致,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琵琶女正在弹琵琶的情境中,真可谓描写得入木三分。诗人从琵琶女开始拨弦三两声写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后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如急雨,表现出声音的急和密,小弦如私语,表现出声音的轻和缓,当大弦和小弦交错在一起时,就像大小珠子落到玉盘里,体现出声音的清脆、圆润。“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是琵琶曲的高潮部分,体现了声音的激荡、跌宕、雄浑、壮阔、铿锵。诗文最后以撕裂声结束了琵琶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拟声和比喻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场音乐盛宴,使读诗的人情感跌宕起伏,这就是唐诗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通过如此出神入化的描写,给人一种多姿多彩的听觉美感。
在诗中描写音乐的千古名作中,不能缺少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后世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足见此诗描写音乐的艺术价值。诗人把李凭演奏箜篌的艺术描绘得淋漓尽致。“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
唐诗与音乐的相关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