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与音乐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
摘 要: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最昌盛的时期,伴随而来的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文化。而唐诗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铿锵。诗文最后以撕裂声结束了琵琶曲。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拟声和比喻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场音乐盛宴,使读诗的人情感跌宕起伏,这就是唐诗的魅力,这就是音乐的魅力,通过如此出神入化的描写,给人一种多姿多彩的听觉美感。
在诗中描写音乐的千古名作中,不能缺少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后世方扶南把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足见此诗描写音乐的艺术价值。诗人把李凭演奏箜篌的艺术描绘得淋漓尽致。“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此诗把比喻运用得传神,通过李凭弹奏箜篌,诗人李贺创造了浓郁诗意的奇幻音乐境界,不但表现了诗人对乐曲理解的深刻,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乐曲惊天动地的效果。李贺主要采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对乐声及其效果摹绘时,不仅用到以聲喻声、以行喻声,还借助对神话的想象来描写音乐,可谓神来之笔,将音乐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2 唐诗与音乐的结合,共同繁荣了文化
在《全唐诗》中收录的众多诗作中,关于赏乐的诗作有400多首,与乐器相关的有300多首。《全唐诗》就像一部断代的音乐史,是后世研究唐朝音乐的百科全书。从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唐朝音乐的高度繁荣发展激起了诗人创作的热情,音乐艺术成为唐诗创作的一个主题。唐诗与唐乐的紧密联系使它们在唐朝都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共同繁荣了唐朝文化。它们深厚的底蕴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唐朝标志,让后世把唐诗和唐乐千年内涵传承下去。
在唐朝,人们喜欢把诗配乐,以音乐的方式来传播诗,很多诗人专门会为配乐而写诗,后世习惯把这种盛唐诗风称为“盛唐之音”。唐诗和音乐在美学上有相通之处,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它们都能在艺术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不可分割。盛唐诗人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都纳入自己的创作中,在盛世繁华的映照下,充满着豪迈、洒脱、自由、奔放、豁达的人生态度,有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气度,这样的心境都折射出盛唐的光彩。唐诗不仅展现出中国语言的魅力,其中还蕴含着音乐,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里包含着大自然之美、历史文化之美、日常生活之美、情感之美等,把音乐融入这些美中,使音乐充满了无穷的活力。在唐代,诗与乐的结合非常普遍,《碧鸡漫志》记载:“李益诗名与贺相捋,每一篇成,乐工争以赂求取之,被声歌供奉天子。”可见当时诗被配乐并以诗歌的形式传唱是非常流行的,而诗人也以自己的诗能被传唱而自豪。唐诗的盛行和繁荣促进了音乐的创作发展,而音乐的繁荣又促进了唐诗的广为传播,体现了唐诗以诗入乐、以乐入诗的特色。
唐朝有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文化,诗歌创作达到了惊人的成就,是我国古代社会诗歌发展的顶峰,涌现出来很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的作品被乐工竞相配乐,在坊间广为传唱。当时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诗曲,如李白的《关山月》、王维的《阳关曲》、刘
唐诗与音乐的相关性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