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
屠格涅夫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和散文诗的特点。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等的观念,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内容,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作者简介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父与子》。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是屠格涅夫写作的主要特点。屠格涅夫的风格简洁、朴素、细腻、清新,富于抒情味。他的忧郁气质,又使作品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
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发表之初,不仅自己十分重视,也极受文坛注目。散文诗是屠格涅夫晚年表述自己思想感情的最重要作品,陆续在俄国、法国的刊物上发表。最初,他寄出稿子以后,有点惴惴不安,怕评论家不喜欢,读者看不懂。后来,渐渐发现在读者中,尤其在知识分子中得到了好评,甚至受到托尔斯泰的赞扬,使他十分高兴。在他参加的晚会中,人们也朗读他的某些散文诗来欢迎他。他的散文诗发表不久,就陆续被译成法文、意大利文、捷克文、德文以及其他文字,广为流传。
知识拓展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从本质上看,她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可以说它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所谓“散文其形,诗意其质”,即是对这种文体的简明概括。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如篇幅短小,题材广泛,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形散神聚,博而不杂等。但与一般的散文相比,它的语言更注重凝练隽永,内容的跳跃性更大,而且具有诗歌所要求的意境,常在有限的篇幅里蕴含丰富哲理,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字词积累
gài
乞丐:生活没有着落而专靠讨饭要钱过活的人。
huì
污秽:不干净
nóng
脓疮
施舍:把财物送给别人或出家人。
周济:对穷困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问题探究
1、我为什么要向乞丐请求原谅?
2、结尾句说:“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里得到了周济。”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幻灯片 10
乞丐-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