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花生网斑病.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花生网斑病
Peanut Web Blotch
花生网斑病又称叶斑病、云纹斑病、污斑病、 blotch)、泥褐斑病(muddy spot)等。我国1982年首次在山东、辽宁等花生产区发现。近年来蔓延迅速,许多地方为害程度已超过黑斑病和褐斑病,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可达30%以上。
症状

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以为害叶片为主,茎、叶柄也可受害。一般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叶片正面产生褐色小点或星芒状网纹,病斑扩大后形成近圆形褐色至黑褐色大斑,边缘呈网状不清晰,,表面粗糙,着色不均匀,病斑背面初期和中期不表现症状,只有当正面病斑充分扩展时,背面才出现褐色斑痕。网纹和斑点症状能在同一叶片上依次发展,或在个别叶片上独立发展。当外界条件不利时多出现网纹症状。叶柄和茎受害,初为一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严重时引起茎叶枯死。后期病部有不明显的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
病原
图5-4 花生网斑病菌(分生孢子器)
有性态为花生亚隔孢壳菌Didym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Taber,Pettit & Philley,异名有:Mycosphaerell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M. argentinensis Frezzi,Didymosphaeria arachidicola (Chochrjakov) Alcorn,Punithalingam & Mc Carthy,在病害侵染中不起作用。无性态为花生壳二孢
Ascochyta arachidis Woronichin,属半知菌亚门壳二孢属。异名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ma,Ascochyta arachidis Woronichin, Schoshiasohvili。在寄主组织上,分生孢子器埋生,褐色,球形,有孔口,(~)。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多为双胞,分隔处稍缢缩,×,个别为单胞。人工培养产生的孢子器稍大,分生孢子多为单细胞,球形至椭圆形,无色,个别为双胞,~,宽2~4μm。温度可影响孢子大小,随着温度降低,产生的孢子体积增大。厚垣孢子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单胞或多胞,厚壁,单生或串生。有性态产生的子囊腔为球形,暗褐色,有孔口,直径为65~154μm,通常埋生于寄主组织内。子囊透明,柱状或棒状,多有一个分化的足胞,8个子囊孢子呈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有一个隔膜,初无色,成熟后变为黑色,~×13~17μm。
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5~34℃,最适为20℃。分生孢子在5~30℃均能萌发,最适为20~25℃,低于0℃或高于30℃不能萌发。近紫外光可刺激繁殖,25℃最有利于分生孢子器形成。
发病规律
此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穿透表皮侵入,菌丝在表皮下蔓延,引起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
网斑病发生的轻重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在冷凉(15~

花生网斑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