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弹性分析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 30 年代, 是一种适用于纸币流通制度的国际收支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经英国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勒纳等发展而形成的。该理论把汇率水平的调整作为调节衡的基本手段, 紧紧围绕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来探讨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1 .前提假设: (1 )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 (2 )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 (3) 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 2 .主要内容: 弹性分析理论主要研究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 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 进而改善一国的贸易收支呢?取决于供求弹性。所谓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 是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对进出口价格变化反映的程度: 弹性大, 进出口商品价格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进出口商品的供求数量;弹性小, 对进出口商品供求数量的影响较小。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 必须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一国货币贬值后, 只有在出口需求弹性与进口需求弹性的和大于 1 条件下,才会增加出口, 减少进口,改善国际收支。马歇尔──勒纳条件: 出口需求弹性为 Dx, 进口需求弹性为 Di,当 Dx+Di >1时, 货币贬值有利于改善贸易收支; Dx+Di=1 时, 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不发生作用;当 Dx+Di <1 时,货币贬值会使贸易收支逆差扩大。 3 .评价: (1 )贡献:该理论的重要贡献在于,它的分析纠正了货币贬值一定有改善贸易收支作用与效果的片面看法, 而是正确的指出, 只有在一定的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