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郭攀玲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理论依据。由于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很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也很复杂,除了一般性的原因外,不同国家其国际收支问题也会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前现有的任何一种国际收支理论都只是对国际收支实践提供某一角度或某一侧面的解说,都不足以充分解释和回答各类国家各种性质的国际收支问题。国际收支理论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发展中的主要流派价格——货币流动机制1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2国际收支吸收分析理论3国际收支货币分析理论4国际收支结构分析理论5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特大经济危机,古典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与此同时,随着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放任经济原则破产,经济学界发生了凯恩斯革命。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学家们纷纷借助新的经济学原理来对传统国际收支理论实施改造或更新。1937年,英国经济学家JoanRobinson正式系统地提出了衡看作自动调节的过程,但是调节的关键不再是黄金流动,汇率变动成为贸易平衡的主导力量;针对汇率战,Robinson着重分析和研究了既定进出口供求弹性下,一国采取货币贬值政策对国际收支的影响。Robinson以后,Lerner、Metzler等经济学家又进一步对国际收支弹性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时至今日,当一国政府考虑采用贬值来提高出口竞争力时,这一理论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研究历史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时间代表人物《货币、信用和商业》一书中,运用需求弹性原理对汇率和进出口变动的分析,则为国际收支弹性分析说的最后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1929年Mashall第一个系统地提出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1937年Robinson进一步发挥了Robinson的上述思想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在既定进出口供给弹性下,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弹性临界问题。1944年LernerRobinson在《就业理论论文集》第二版中又吸收了Lerner的观点,并把它概括为数学公式,形成了著名的Marshall-Lerner条件1947年Robinson在Robinson考虑到理论与现实不符后,进一步研究了进出口供给有限弹性和初始衡情况下货币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条件,该条件后来由Metzler总结为数学模型,称为Marshall-Lerner-Robinson条件1948年MetzlerJ曲线效应对实际经济生活中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过程的描述和分析货币贬值效应Marshall-Lerner-Robinson货币贬值的收入效应贬值必须通过贸易条件变化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理论定义弹性论(ElasticityApproach)又称弹性分析法,主要是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琼·罗宾逊(Joan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影响需求和供给数量的变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简称需求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称为供给对价格的弹性,简称供给弹性。在进出口方面,就有四个弹性,它们分别是: (1)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其公式为 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2)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其公式为 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3)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其公式为 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 (4)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其公式为 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从上述四个公式可见,所谓弹性,实质上就是一种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的值越高,就称弹性越高;反之,比例关系的值越低,就称弹性越低。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前提假设1234其他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的影响。不存在劳务进出口和资本流动不变从而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价格水平的函数。贸易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即贸易收支的变化完全取决于贸易商品的需求变化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核心观点货币贬值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贬值能否扬“出”抑“进”,取决于供求弹性。为了使贬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必须满足Marshall-Lerner条件。货币贬值一定能改善贸易收支贸易收支变动货币贬值进出口商品数量变动进出口商品价格变动综合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的主要内容Text这个例子说明,当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
国际收支弹性分析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