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玉,埋在木扎特冰川脚下的瑰宝
文图/本报记者王建国
【核心提示】数千年来,在历史的钩沉中,木扎特古道象一部厚重的历史教
课书,见证着历史风云变幻。自古以来,这条古道就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一条
重要支线。而在这条古道边的山峦中,蕴藏着近百万吨细腻致密、色泽均匀的东
陵玉。这些宝藏虽然深埋在大山深处,却时时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拨动着人们的
心弦……
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我们驱车前往温宿县境内的天山木扎提冰川下的木扎
提河流域开始了东陵玉探访之旅。车窗外白雾迷蒙,路边的白杨树、果树树叶泛
黄,路边田野里的麦茬、玉米杆覆着一层白霜。远处,天山支脉哈里套克山白雪
皑皑,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银光。
从阿克苏市出发,走了100多公里后,过了破城子,一片秀美的风景映入记
者的眼帘,绵绵群山盘亘逶迤,清澈的河水水声淙淙。一对骑着马吆喝着牛羊的
牧民顺着木扎提河边的崎岖的山道向深山处跋涉。
“这条山道就是木扎特古道,也被称为夏塔古道、唐僧古道。”同行的温宿
县旅游局副局长杨寒说到,顺着这条古道往北走80公里就可达到东陵玉矿。
时值寒冬,呼啸的山风呜咽着吹拂着衰败的野草,几只鹰在山谷间盘旋。河
里的水流很急,河边满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有的有一间房子般大小,水边堆砌的
冰凌绵延晶莹、玲珑剔透。枯黄的野蔷薇、马兰草、铃铛刺依附着河滩熟睡,期
待着温暖的阳光。
走上这条古道,心中不由想起《大唐西域记》描述的情景:“山谷积雪,春
夏合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行
人......”当年玄奘正是顺着木扎特河河畔的崎岖的山间小道,翻越了陡峭险峻
的哈达木孜达坂到达伊塞克湖再向南前往佛教胜地天竺国的。
这条路真的那样难行吗?稍停片刻,我们顺着木扎特河逆流而上,踏着古道
,探访东陵玉矿。
探访途中巧遇采玉人
走着走着,古道边的河水流得更急了。流水击石涌起的浪花裹挟着哗哗的流
水声,宛若清丽的淑女弹奏悦耳的古筝,而眼前的植被由稀疏变的茂密起来,河
两岸,一蔟蔟铃铛刺、野山菊像两道篱笆包围着河水。远山如黛,青绿幽然,近
山呈现出红黄相间的色彩,天空虽然受沙尘影响,显得有些浑浊,但山水相依,
依然是平常难得一见的景致。
越往木扎提河上游走,路越难走,有很多地方被洪水冲坏,大大小小的鹅卵
石横亘在路上,踏着青色的乱石滩,脚下的山石使我们磕磕绊绊,气喘吁吁。实
际上,我们脚下的路已经不能算路。放眼四周,山连着山,白云在远处模糊了天
与山的界限。
正当我们艰难地走着,三三两两的维吾尔族人在木扎提河边结伴采玉、采奇
石。听他们讲,在木扎提河河床边很容易找到被洪水冲下来的东陵玉石和各种奇
石。他们一般把采来的东陵玉石和各种奇石卖到乌鲁木齐、喀什、库车等地。
“选择拾玉的地点和行进的方向非常有讲究。”一位名叫艾合木提·艾沙的
采玉者说,他们找玉的地点多,基本上是在河流内侧的石滩,河道由窄变宽处,
以及河心沙石滩上方的外缘。这些都是水流由急变缓的地方,有利于玉石停留。
行进的方向最好顺着水流,以便发现卵石中的玉石。
我们从拾玉人身边走过,发现其中大多是维族老乡,头带皮帽,他们个个皮
东陵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