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心理素质对策论文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在护理纠纷发生1周内分别对20名当事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调查问卷,将其心理状况与普通护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纠纷组护士较普通组护士分值均高。结论:护理纠纷中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护士,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当事护士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护理纠纷;心理健康;对策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代医学模式的快速转变、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人们健康需求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当纠纷发生后,护理管理者往往只注重处理的进程与结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安抚患者身上,而忽视了当事护士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2007年~2008年经历过纠纷的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护士在发生医疗纠纷以后的心理是矛盾的、敏感的,在工作中表现出精神不集中,郁郁寡欢;对待问题反应迟缓,有的甚至频繁出错,造成更大的护理安全隐患。
一、护理纠纷产生原因
:有些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或护理查对制度工作,“三查七对”工作不到位,按照自己的习惯工作,工作态度不严谨。
:护士的服务态度在护士遭到投诉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语言过激或者解释工作不到位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因素。
:年轻护士刚刚参加工作,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不过硬,面对患者的提问经常回答的模棱两可,造成患者的不满。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医疗花费知情权要求提高,价值观念发生改变。护士在解释产生费用的时候不清楚,或者收费清单不清楚,患者询问医生和护士的解释不相符时同样会产生护患矛盾。
:很多护理纠纷都是由于告知工作不到位造成,责任护士对责任病房的患者宣教不到位、解释工作不到位、不明确、不全面,都会造成患者的不满情绪。
: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淡薄,忽略了患者的权益,未经患者同意,在公共场合谈论患者的隐私。
二、解决方法
,提倡微笑服务:主动热情的服务于患者,满足不同层次的患者的需求。
,注意用礼貌用语。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专
业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实行费用每日清单制,责任护士对患者宣教到位,告知患者查询费用的几种方式,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①口头告知:入院后护士应以热情诚挚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告知,并将其贯穿于患者住院期间。如病区的环境及设施、人员介绍、探视、陪护制度、饮食、安全以及患者目前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等。②书面
护士在护理纠纷中的心理素质对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