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文化认同的形态构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文化认同的形态构建
本文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对文化认同有过系统的探讨,他指出,“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10](P4)。但他主要是从文化认同最广泛的层面———文明认同来讨论。在关于文化认同的论述中,的确存在着不同层次上的界定。侧重于广义文化概念的观点,强调“文化认同是由共同的语言、民族血统、宗教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体系、历史地理、经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是民族国家确立其存在正当性的重要依据……”[11];侧重于狭义文化概念的观点,则突出其中的价值观念引导作用,认为“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选择的,即选择特定的文化理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文化认同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和价值观认同”[12]。文化认同的两种层次是无法完全区分的,彰显文明认同的文化认同为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以价值认同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是彰显文明认同的文化认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一)文化认同的力量来源于文化自身的特性。文化的发展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相关,文化是人们的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上扮演了“载体”的角色,承载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标准等内容。与此同时,通过渗透在实践活动中的文化发挥影响,使人们将思想道德观念等内化于自身的心理和人格结构中。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文化,都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物。涵盖社会实践所有方面的广义文化包括一切社会事物,社会发展的各行业进行的文化事业建设,各群体塑造的群体文化是文化全面影响的具体表现。主要表现为精神产品的狭义文化则更为明确地承担着文化自身特殊的“载体”性质,科学知识的认知程度是人们认识世界、采用技术,尤其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理性依据;艺术作品以音乐、绘画、戏剧等形式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价值观念的感性认识;价值观及其具体化的各类规范发挥着引导人们树立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作用,指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方向,力图营造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体系。意识形态的“观念”特性以及反映在道德、艺术等方面的思想观点与狭义文化的特性有无法分割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文化的价值观导向是意识形态成为“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的重要依据。(二)文化认同的力量离不开文化运行的机制。文化传播的目的是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因为“文化的就是人的或社会的,所谓‘文化即人化’”[13]。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文化的各种途径与形式传播思想和知识,使人们掌握前人创造的成果,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内化,是社会以一定的价值标准培养和塑造社会成员的过程,人们通过学习、模仿、传承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知识,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即接受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并予以践行。文化的传播伴随着文化选择的过程,人们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并非是对原有文化的完全照搬,而是包含了对文化的吸收与排斥,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既有对本民族文化某些内容的舍弃,也有对外来文化的某些汲取;文化选择的过程应以批判的方式完成,在主动、自觉地进行文化选择的前提下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价值吸收与批判改造,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与批判改造,引导人们在文化的交往与冲突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文化传播与文

文化认同的形态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酷酷誉为
  • 文件大小78 KB
  • 时间2021-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