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摘园质量安全现状及措施
摘要:该文通过对宣城市23个果蔬采摘类生产主体在组织形式、生产方式、生产环境、病虫害防治、废弃物处理、产品检测、标准认证、责任意识等方面的调查,明确了全市果蔬采摘园质量安全现状,分析了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宣城市;休闲农业;食用农产品;安全;调查
随着政府拉动内需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特别是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大方针下,近年来,宣城市果蔬采摘园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周期。宣城各地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践中,形成了与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相结合的草莓、葡萄、蓝莓、无花果、火龙果、桑葚等鲜食果蔬生产新业态。一批集赏、玩、吃、学、采于一体的果蔬采摘园,已成为拉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果蔬采摘园产品的鲜食即食需求,对果蔬质量安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如何保证安全果蔬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障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采摘类生产主体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探讨采摘园的产品质量安全,应贯穿从生产到开摘前的全过程,并结合主体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措施,分析具体环节,排查风险隐患。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全市23个生产主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探索符合生产实际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为基层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和服务指导提供参考。
1调查方法
,细化调查内容,于2018年5—8月对7个县市区的采摘园主体开展随机调查走访。、技术标准、病虫害防治、产品准出、管理水平5个部分进行调查,同时了解生产主体的组织形式、责任意识等要素。
2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23个采摘园主体组织形式按照数量排列依次为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农户。其中,家庭农场13个,%,表明这种业态的管理模式以家庭经营为宜。调查对象生产的农产品除了提供采摘体验服务外,有18个主体将产品供应到本地农贸市场和商超,11个主体开展了网售业务。。所有主体在选择生产基地时,都注重产地环境有没有受到污染。有22个主体检测了土壤,20个主体检测了水源,11个主体检测了大气,仅有1个主体未检测任何项目,但强调了其所在区域产地周边环境极为优越。在农业废弃物(枯叶、秸秆等)处理方面,大多数主体采取了资源化利用方式,20个主体采用堆放沤肥,10个主体采用深埋回填,4个主体采用饲料化利用,3个主体采用焚烧回田。所有主体都对投入品废弃物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出于对采摘体验者发现农药包装的担心,没有将农药、肥料等包装物随意弃置生产场所。有17个主体采用集中填埋方式,5个主体采用焚烧方式,1个主体将废弃物混入垃圾处理。。大部分主体在产前、产中环节采取标准化管理模式。有16个主体制定了技术规程,3个主体印制了明白纸,%。值得肯定的是,有7个主体主导或参与了安徽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果蔬生产设施以保护地为主,20个主体采用棚室种植,11个主体采用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基本采用塑料覆盖的钢结构设施,主要有塑料大棚、简便拱棚、连栋日光温室三种,
果蔬采摘园质量安全现状及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