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患者准备、手术用物准备、麻醉和体位)
: 姓名:丁必茹 性别:女 年龄:45 岁 住院号:15000181 婚姻:已婚
:B超发现子宫肌瘤5年,末次月经延长至26天。
:神志清,一般情况可。妇检:外阴:婚产式,阴道:畅宫颈:中糜,宫体:中位,2个半月大小,形态:不规则,压痛:无 附件:无异常。
:B超表示:子宫右前壁突起中低回声79*77*75mm,左后壁肌层中低回声:直径8mm,右卵巢大小形态正常。提示:子宫不规则增大,质地不均匀,多发肌瘤可能。
:中医诊断:瘢瘕、气滞血瘀证;西医诊断:子宫肌瘤。
拟于2014年12月11号下午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①子宫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宫呈倒置扁梨形前面扁平,可分为底、体、颈三部。上端向上隆凸的部分叫子宫底,在输卵管入口平面上方;下部变细呈圆筒状叫子宫颈,底和颈之间的部分叫子宫体。底, ;子宫颈的内腔叫子宫颈管,呈梭行,上口叫子宫内口,通子宫腔;下口叫子宫外口,通阴道。成年女子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主要靠子宫韧带及骨盆底肌和筋膜的支托作用。子宫体伏于膀胱上可随膀胱和直肠的虚盈而移动。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②子宫壁由粘膜,肌膜和浆膜三层构成,子宫粘膜叫子宫内膜,子宫底和体的内膜随月经周期(约28天)而变化,呈周期性的增生和脱落,颈部粘膜较厚而坚实,无周期性变化,肌膜是很厚的纵横交错的平滑基层,怀孕时肌纤维的长度和数量都增加。浆膜即包绕子宫的腹膜脏层。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确切发病因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长期刺激有关。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①浆膜下肌瘤:肌瘤突于子宫表面,由浆膜层覆盖。当浆膜下肌瘤继续向腹腔内生长,基底部形成细蒂与子宫相连时为带蒂浆膜下肌瘤。
②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基层内,最为常见。
③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宫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宫粘膜层覆盖。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①症状:临床上常见有:月经改变、贫血、腹部包块、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不孕及流产。
②体征: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或较大子宫底部浆膜下肌瘤,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扪及包块,实性,无压痛,若为多发性子宫肌瘤则肿块之外呈不规则状。
(解剖、病因、分类、临床表现)
①紧急状况:严重的感染,有手术的并发症。怀孕后的大出血等。
②良性的病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腺症,慢性感染等。
③癌症或癌症前期:子宫颈癌或卵巢癌,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等。
①盆腔有急性炎症者。
②恶性肿瘤晚期有转移,身体不能承受手术者。
①测量生命体征,常规化验检查,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必要的各项辅助检查;术前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处理。
②备血。
③术前三天做阴道准备。手术当日晨用甲紫涂抹宫颈及阴道穹窿(作为切除子宫的标志)。
④术前一天下腹部及会阴部备皮。
⑤清洁灌肠。
⑥术前一晚10pm后禁食水,必要时适当补液及抗生素治疗
⑦术前留置导尿管(避免术中伤及膀胱,术后发生尿储留)。
⑧术前一天防视患者,了解病情,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体位,手术过程等,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患者准备、手术用物准备、麻醉和体位)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