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析
[摘要]通过分析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特点,结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提出了新医改背景下基于大数据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思路———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绩效考评“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框架,从而实现医院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控;绩效管理
公立医院运营面临巨大挑战,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医改新常态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医院经济良性发展,对处于行业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公立医院来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特点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末,,(,)。相比于2016年,公立医院数量减少了约1000家,民营医院数量增加了2000家,社会办医、互联网医疗等多层次、多元化新型供给出现,尤其是近两年,民营医院保持着每年新增2000家的“生长速度”,行业竞争加剧。、降低药价为目标的新医改以及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倒逼医院主动控费,同时,分级诊疗的推进、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以及民营医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公立医院诊疗人次的增速。加上政府责任缺位、错位现象依然存在,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医院收入增速开始快速下降。,政府对公立医院实行综合绩效评价与考核,试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医保的管办分离、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及行业监管的推行,各方对公立医院的综合监管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监管压力。。一是医院收入结构发生变化。新医改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彻底改变了医院盈利模式,药品和耗材不再是医院的盈利来源,而成为费用控制的重点。二是人力成本提升空间有限。学科发展、技术与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但当前医院物耗与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加上医疗服务技术劳务价格偏低,制约了人力成本提升空间。三是医院发展债务压力较大。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要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这加剧了公立医院经济负担。从债务结构分析,医院建设费用支出较多,但偿债能力较弱,给医院的稳健运营带来一定风险。
2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新思路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应构建“三位一体、数据共享”协同发展的财务管理新思路: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卫生经济研究2019年2月第36卷第2期总第382期为主线、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为抓手、绩效考核为导向,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PDCA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预算编制(P)———拟定预算计划;预算执行(D)——组织预算实施;预算考核(C)———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对比,进行考核;预算改进(A)———通过对预算全过程管理进行总结、优化并提升,形成一个管理闭环,即P→D→C→A→P。通过对医院运行活动进行预设,精细管理每个环节,实现医院经济活动目标化、经营活动受控化、管理方式精细化、
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探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