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师幼关系与互动的原理和策略.ppt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节 师幼关系的本质及其意义
识记:师幼关系的性质
领会:(1)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所关注的问题
(2)师幼关系的意义
第二节 师幼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特征
识记:(1)对师幼关系认识的发展历程
(2)当前师幼关系单向度的表现
(3)现代师幼关系的特征
第三节 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
领会:建立现代师幼关系的几个策略
第一节 师幼关系的本质及其意义
一、师幼关系的性质
教师与幼儿之间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师幼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幼儿教育的方式,反映着教师以何种身份面对幼儿,体现着幼儿的主体性是否受到尊重。
(一)师幼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不是一种社会关系,而是人际关系。
A、社会关系VS人际关系
社会角色 社会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

人际关系或人我关系
B、师生关系VS师幼关系
“幼儿”是特指人的一生中3~6岁这一阶段,是一个年龄阶段。
“学生”是一种社会角色,是一种身份,是社会性活动的概念。(同其他社会角色相比具有独特性)

“幼儿”和“学生”既不是同为概念,也不是同属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使用的。

在幼儿教育的领域,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人际关系,而不是社会关系。
(二)师幼关系是一种“我和你”的人际交往关系
人际关系的性质分类及比较
教师与幼儿之间人际关系的性质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我和你”的关系。
是我与你的主体之间的真正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我与你”
真正的人对人的关系
相互平等、互相理解、彼此尊重
“我与它”
以待物的方式来待人
支配、控制、利用、掌控

以交往的观点来看待教育过程,看待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许多学者所坚信的理念和主张。
因为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生活的基础上的,是在共同的交往中形成的,离开了教育活动,脱离了这种“在活动中”的牵连,他们之间便不能构成相互关系。
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是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各自发挥自己的作用
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所关注的问题:
社会关系——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
二、师幼关系的意义
(一)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成长)的影响:

关爱儿童,就是要使儿童感受来自教师的关注、关怀、呵护、爱护,使儿童从教师那里产生温暖、安全、可依赖的情感体验。教师的理性爱
。(心理上的安全感、信赖)
幼儿的安全感主要是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一般情况下,这种安全感来自与幼儿可信赖的成人。

教师的榜样作用,主要是指教师要通过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想法、并让幼儿主义,从而对幼儿产生预期的影响。

。(P160-161例子)
(二)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
师幼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形态,而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和丰富的,是在师幼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在良好的师幼关系状态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与幼儿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决定了教育过程的性质。
注重教育过程就是注重教育过程中的师幼关系,并通过教育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世界,促进幼儿的精神和生命成长。
(三)师幼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幼儿、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本身构成的情景相互作用是课程的(事实)实践,即教师、幼儿、课程内容、活动情景是幼儿园课程实践的组成要素,各要素(包括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了不同的课程模式。
一种真正把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作为课程所关注的课程活动,必然要把教师、幼儿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课程活动的基本要素,并在课程活动中具体体现出来。
三、师幼互动与师幼关系
(一)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形成的过程
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师幼互动或师幼交往是师幼关系形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师幼之间的

师幼关系与互动的原理和策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4.63 MB
  • 时间2021-02-15